連日來,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武江區干部群眾中引發熱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自覺做好改革的參與者、實踐者、貢獻者,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
聚焦城鄉融合抓改革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突破
全會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圍繞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作出一系列改革部署,為武江更好推進城鄉融合,實現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行動指南。”區委書記張廣暉表示,武江區是粵北唯一的全域城鄉融合發展省級試點,推進城鄉融合發展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張廣暉表示,武江區“半城半鄉”特點十分突出,必須以落實“百千萬工程”為牽引,全面推進強縣促鎮帶村。接下來,將錨定“2025年體制機制更加完善,取得戰略性成果”既定目標,著力提高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質量,推進城鎮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鄉村延伸,暢通城鄉要素流動,繼續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武江模式”經驗。將用好“百千萬工程”集成式改革,加快典型鎮村培育,扎實推進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完善農村集體“三資”監管機制,完善產業助推鄉村振興機制,推動“百千萬工程”取得新突破。
武江區農業農村局局長李遠貴表示,《決定》提出,壯大縣域富民產業,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接下來,將以釘釘子精神抓好貫徹落實,精心謀劃、周密部署,圍繞“立足鄉村農業資源,培育鄉村特色農業產業”“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打造武江‘金字’招牌”“以項目建設發展產業,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三個方面,因地施策推動鄉村產業發展。
“鄉村新產業新業態的新,不僅體現在領域和業態上,更體現在產業鏈條、融合層次和技術水平上。”李遠貴說,當前,武江通過整合農業、文化和旅游資源,打造“黃金水岸”蔬果產業振興示范帶項目,目的是推動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提升農民生活水平,促進區域可持續發展。項目預計11月底完工。
加快推動新舊動能轉換持續激發高質量發展活力動力
武江區工信局局長林基樂表示,《決定》提出,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培育壯大先進制造業集群,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今年以來,武江區以工業企業開展新一輪技術改造為重點主題,搶抓上級部門惠企政策良機,促進重點企業實施技改創新,區域競爭力有效增強。1-7月武江區工業技改完成投資額4.2億元,增速12.8%。接下來,將深入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和制造業技術改造升級工程,常態化開展“暖企”服務活動,梯度推動優質企業老舊設備淘汰、先進設備應用、工藝流程優化,推動先進產能比重持續提升,促進制造業邁向中高端。
全會提出,必須更好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創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場環境,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優化和效益最大化,既“放得活”又“管得住”,更好維護市場秩序、彌補市場失靈,暢通國民經濟循環,激發全社會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林基樂表示,近年來,武江區主動作為,靠前發力,找準夜間經濟“突破口”,通過制定夜間經濟發展實施方案、接續打造孟洲壩夜市新態勢、舉辦夜間消費系列活動、引導商圈夜市差異化發展、延長營業時間等舉措,積極挖掘夜間消費潛力,持續提升商圈夜市品質,夜間消費活力持續迸發。其中孟洲壩網紅夜市成為了集文化活動、飛盤運動、美食消費、酒吧、營地、沙灘等多種業態為一體的“網紅消費圈”。
林基樂說,將全面深入貫徹落實全會精神,按照省、市部署要求,積極順應消費理念、消費方式、消費習慣的升級趨勢,以政策為支撐,以融合為重點,圍繞“做活”“做優”“做久”三個著力點,繼續在豐富夜間經濟消費業態、完善重點商圈及夜市街區的配套服務設施、謀劃各式各樣的主題活動等方面持續發力,加快構建更多特色消費場景,打造武江“夜經濟”品牌,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高品質、個性化消費需求,釋放消費新活力。
(韶關日報 吳嘉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