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政務公開 > 規劃計劃

武江區城鄉融合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原韶關高新區莞韶城三期控規)》(草案)批前公告

發布日期:2022-04-15 15:29:35 來源:本網
打印


    2020年6月,《武江區城鄉融合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原韶關高新區莞韶城三期控規)》(以下簡稱《城鄉融合產業園控規》)啟動編制工作,為貫徹黨中央、省、市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指示,加快城鄉融合產業園規劃建設,在對現狀建設、產業結構和土地權屬等綜合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正在開展的市國土空間規劃,完成了《城鄉融合產業園控規》(草案),并征求了相關部門意見,規劃于2021年7月13日通過專家評審,2021年12月22日通過市國土空間規劃規委會審查。

    目前控規草案已編制完成(詳見附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城鄉規劃法》、《廣東省城鄉規劃條例》的有關規定,現將規劃草案主要內容向社會公告,請社會各界和廣大群眾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公示時間:2022年4月15日至2022年5月15日

    意見反饋方式:請送至或郵寄至廣東省韶關市芙蓉新城芙蓉園1棟2梯403韶關市自然資源局詳細規劃與環境藝術科收。

    聯系電話:(0751)8963334

   


韶關市自然資源局

  2021年4月15日


    附件:

《武江區城鄉融合產業園控制性詳細規劃》(原韶關高新區莞韶城三期控規)》(草案)

    內容摘要

    一、規劃范圍

    園區位于韶關市武江區龍歸鎮,為國道323沿線地區,東臨沖下村,西至寺前村,北到323國道,南至水沖坪村,面積約7.55平方公里。

    二、功能定位

    落實黨中央、省和市關于推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政策要求以及上層次規劃對園區的發展要求,將園區建設成為生態工業集聚區、美麗鄉村樣板區和生態宜居小城鎮,打造粵北特色的城鄉融合先行區。

    三、空間結構

    規劃形成“一帶一心六組團”的空間結構。“一帶”為濱河活力休閑觀光帶;“一心”園區綜合服務中心;“六組團”為生態工業園、物流商貿園、濱河生活區、濱湖生活區、社主生活區和戰略留白區。

    四、土地利用規劃

    規劃總用地面積755.10公頃。其中建設用地485.23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64.26%;非建設用地面積269.87公頃,占總用地面積的35.74%。建設用地中,城市建設用地375.58公頃,村莊建設用地72.60公頃(含村留用地20.33公頃),公路用地37.05公頃。

    規劃城市建設用地面積375.58公頃,包括居住用地(R)、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B)、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設施用地(A)、工業用地(M)、物流倉儲用地(W)、道路交通設施用地(S)、市政公用設施用地(U)、綠地與廣場用地(G)以及暫不確定具體用途的留白用地(X)。其中以工業用地(112.75公頃)和商業服務業設施用地(53.87公頃)為主,分別占城市建設用地的30.02%和14.34%。

    五、綜合交通規劃

    規劃形成“兩環+格網”(兩環:南水河南岸環路包括寺前路、畔山路和寶塔路北段等,南水河北岸環路包括沿河路、國道323等)的主干路網結構,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的三級路網體系。

    城市主干路:包括寺前路、通湖路、畔山路、寶塔路和沿河路等,紅線寬度主要控制為24m和22m,是對外及內部各功能分區之間主要聯系干路。

    城市次干路:包括南水路和通河路,紅線寬度控制在22m和16m,是主干路之間的聯絡線,承擔內部各功能分區之間的交通聯系。

    支路:紅線寬度控制為12m、7m,承擔內部交通組織,是內部交通微循環系統。

    六、公共服務設施規劃

    規劃從區域角度整體考慮規劃范圍內及周邊設施分布情況、設施規模和服務范圍,保證既滿足規劃范圍內發展需求,又能與周邊設施協調集約布置,規劃按照1.7萬人進行配套。主要包括:

    教育設施:規劃30班小學1所,18班幼兒園2所;

    醫療衛生設施:規劃社區衛生服務站1處;

    文化娛樂設施:規劃會議展覽中心1處、文化活動站1處。其他服務設施包括肉菜市場(生鮮超市)等商業設施、社區公共服務用房、室外綜合健身場地等社區服務設施。

    七、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一)給水工程規劃

    根據《室外給水設計標準》(GB50013-2018)、《城市給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282-2016)、《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規定》(建設部令第1號)等規范,規劃總用水量約為3.3萬m3/d,其中工業用水量約1.2萬m3/d。根據《韶關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規劃范圍內用水均由規劃二獅嶺水廠供水,規劃二獅嶺水廠以南水水庫為水源,設計規模為25萬m3/d。規劃沿323國道敷設DN500供水管引入區內,市政給水管環網布置。

    (二)雨水工程規劃

    根據《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17)、《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城市防洪工程設計規范》(GB/T50805-2012)等規范,規劃雨水計算與總規一致,采用2014年編制的韶關市暴雨強度公式,重現期按2-3年一遇標準。根據豎向規劃,按照分散出流、就近排放的原則,雨水就近排入南水河等水系。規劃疏通現狀水系,作為山洪雨水的行泄通道,以及區內地塊雨水排放通道,南部片區結合中部現狀魚塘規劃為中心湖,發揮湖區錯峰調蓄作用。

    (三)污水工程規劃

    根據《城市排水工程規劃規范》(GB50318-2017)、《室外排水設計規范》(GB50014-2006)、《污水排入城鎮下水道水質標準》CJ343-2010等規范,規劃以南水河為界分為南、北兩區。南部片區新建留村污水處理廠一座,總設計規模為2.0萬m3/d,其中工業廢水處理規模0.8萬m3/d,生活污水處理規模1.2萬m3/d。北部片區生活污水約0.3萬m3/d,經污水管道收集后,沿河順坡向東轉輸,根據總規要求排到甘棠污水處理廠進行處理。污水管最小管徑不小于DN300。

    (四)電力工程規劃

    根據《城市電力規劃規范》(GB/T50293-2014)等相關規范,在片區北部新建110kV甘棠變電站,容量為3X63MVA。擴容片區外南部現狀110kV龍歸站容量至3X63MVA,共同為本區供電。

    (五)燃氣工程規劃

    根據《城鎮燃氣設計規范》(GB50028-2006)(2020年版)以及《城鎮燃氣技術規范》(GB50494-2009)、《韶關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韶關市城區燃氣專項規劃(2009-2020)》,預測規劃范圍內管道天然氣用氣量約119.80萬Nm3/年。片區由東部新建調壓站引入,由輸配管網配送至用戶。片區內燃氣管管徑為De110~De315,各燃氣管道連成環狀網,保證供氣安全,供應各地塊用氣。

    (六)通信工程規劃

    根據《城市通信工程規劃規范》(GB/T50853-2013)、《通信管道與信道工程設計規范》(GB50373-2006)以及《韶關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預測固話總量約為3.15萬線,移動通信用戶控制為1.53萬部,電視網絡容量控制為0.7萬戶,寬帶數據用戶控制為1.3萬戶。

    城市主干道路通信管道敷設應不低于6孔。

    (七)環衛工程規劃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城市生活垃圾管理辦法》以及《韶關市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5)》等,規劃范圍內總人口1.7萬人,人均生活垃圾按1.00kg/(人?d),則規劃期末生活垃圾量為17t/d。

    規劃兩座垃圾轉運站,用地面積均為0.06公頃,轉運能力為25噸/天。


圖片1.jpg


土地利用規劃圖.jpg


道路系統規劃圖.jpg


地塊編碼圖.jpg


公共服務設施規劃圖.jpg


給水工程規劃圖.jpg


污水工程規劃圖.jpg


雨水工程規劃圖.jpg


燃氣工程規劃圖.jpg


電力工程規劃圖.jpg


通信工程規劃圖.jpg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