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武江旅游專欄

西河鎮:“美麗黨建”促“三線三業”,激活農文旅新活力

發布日期:2024-07-19 16:05:40 來源:本網
打印

圖片1.jpg


圖片2.jpg


    炎炎夏日,約三五好友,一起去山水間納涼,去感受詩畫西河“三線三業”精品旅游路線的詩意與活力!

    從韶關市區出發,走進馬屋南嶺康養文化園,漫步粉色沙灘,穿梭環湖親水綠道,行走于湖光山色中,感受康養文化的獨特魅力。或者從市區出發,打卡田心花卉文化園、九齡文化園、山蕉知青文化園,觀光、懷舊、游玩,體驗親子游、采摘游、研學游的樂趣。又或者從市區出發,經過風景秀美的村莊,穿越什石園黃皮公園,路過省級蔬菜產業園,到達糖寮麥屋碼頭公園,欣賞風光旖旎的唯美自然風光,與親朋好友在田園風光鄉間小路上漫步踏歌……

    西河鎮始終堅持以“美麗黨建”激活鄉村振興活力,大力發展以“韶關市區—馬屋南嶺康養文化園”為路線的康養文化產業、以“韶關市區—田心花卉文化園、九齡文化園、山蕉知青文化園”為路線的農文旅融合產業和以“韶關市區—什石園黃皮公園、黃塱大禮堂、糖寮麥屋古碼頭”為路線的蔬菜產業,打造西河鎮“三線三業”精品旅游路線,形成“詩畫西河,融城共富”農文旅環線。

    “黨建+旅游”賦能馬屋路線,打造國家3A級旅游景區。“韶關市區—馬屋南嶺康養文化園”路線以國家3A級旅游景區南嶺詩意文化康養園為發展核心,通過“黨建+旅游”,充分整合馬屋村的山、水、田、園優質生態旅游資源以及冷水魚養殖基地、青梅種植基地和中草藥種植基地等實體經濟,以高質量黨建推動建設溫泉酒店、高端冷水魚(斑點叉尾鮰)養殖、青梅及中草藥種植與深加工等配套設施,在馬屋沙山水庫的湖光水色之間,初步形成立體多元化鄉村經濟模式。同時,黨員干部積極引入企業,在北片村擬投資3.2億元,建設馬屋村、田心村等地面分布式光伏項目,打造武江“漁光互補”現代漁業示范園區。自南嶺詩意文化康養園開園以來,推出北片村文旅消費新熱點,非遺打鐵花、飛天秀、水幕光影秀等新場景深受游客追捧,進一步激發文旅消費活力。


圖片4.jpg


    “黨建+文化”賦能山蕉路線,構建文旅產業新市場。“韶關市區—田心花卉文化園、九齡文化園、山蕉知青文化園”路線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各級黨員干部深入挖掘和激活沿線村的文化潛力,以黨建引領探索“農業+研學+旅游”融合發展,打造多個大型文旅景點。在田心村擬投資1.2億元,建設武江區花卉林木產業示范園,打造“農林花卉培育+科普+文旅+研學+展銷”為一體的現代農林花卉產業示范窗口,開園后受到廣大市民的一致好評。在山蕉村以“知青精神”為主題,投資建設大型文旅景點山蕉知青文化園,“實景還原”知青歷史,并打造了知青特色民宿、游客中心和公共廁所等配套設施,形成高質量發展產業鏈,開園至今接待游客10萬余人。該路線圍繞山蕉知青文化園、武江區林木花卉產業示范園、田心九齡園等景點,串珠成鏈,不斷提質旅游路線,建設韶韻葡萄園、大川果場、甜心草莓園等特色果園,不斷豐富旅游業態,加快打造完整的農文旅融合產業鏈,實現農文旅融合發展多點開花。


圖片5.jpg


    “黨建+農業”賦能沿江路線,推動傳統產業升級。“韶關市區—什石園黃皮公園、黃塱大禮堂、糖寮麥屋古碼頭”路線緊緊抓住武江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發展契機,充分發揮蔬菜省級農業產業園輻射帶動作用,推動建設千畝以上蔬菜種植基地3個、蔬菜種植大棚960畝,以發展訂單農業為帶動機制,與農戶、家庭農場、合作社形成穩定購銷關系,推動直播帶貨鄉村振興車間進一步發展,初步打造了蔬菜全產業鏈條。西河鎮黨員干部集聚社會力量,在什石園-糖寮沿線及房前屋后廣泛種植黃皮果樹,聚力打造家門口的黃皮公園,打造連片式黃皮產業鏈,拓展農旅經濟新模式。同時,黨群攜手對河邊碧道、人居環境、農田基礎設施等進行整治提升,在什石園-糖寮路段修建了4.2公里長的江邊碧道,依托碧道打造“古渡口親水網紅公園”,總體形成西河北片村獨有的沿江風景。

    西河鎮堅持以“黨委統籌、支部牽頭、黨群聯動”的模式,充分利用村企黨組織“2+1”結對幫扶機制,引導“2+1”組團中的城中村黨支部、“兩新”或國企黨支部主動為村集體經濟較薄弱村捐贈資金、物資,主動下沉到田間地頭,為“三線三業”建設匯聚結對黨組織的智慧,形成“組團共商討、產業共決策、鄉村共發展”的黨建格局,助力“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

    下一步,西河鎮將繼續深化黨建引領促北片村“三線三業”發展,黨群攜手,激活“詩畫西河,融城共富”示范帶建設新動能,不斷提升各景區的知名度,進一步激發文化旅游、休閑旅游、生態旅游潛力,推動農文旅融合、一體化發展模式在西河鎮遍地開花,描繪美好生活新畫卷。

 


 (西河鎮  賴心彤  周姣霞)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