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武江旅游專欄

武江:知青園里再敘知青緣,農文旅合奏奮斗之歌

發布日期:2023-04-25 11:53:20 來源:武江發布微信公眾號
打印

1.jpg


2.jpg


3.jpg


    “山蕉歲月永難忘,橘紅李綠瓜果香。遙記當年揮汗水,青春無悔作遐想。”“山蕉果場和農場里的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還是那么讓人熟悉懷念,卻又那么不同了。”“當年的生產生活場景歷歷在目,這里承載著我們對‘第二故鄉’的眷戀……”羅曼紅、李放、蘇惠隆等老知青們回到曾經插隊下鄉又闊別數十載的果場和農場,他們口中的山蕉果場和農場正是如今坐落于武江區西河鎮的山蕉知青文化園,這片熱土記載著一批批知青們激情燃燒的歲月。4月23日,山蕉知青文化園舉行開園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老知青歡聚園中,共同見證這一溫情時刻。


4.jpg


5.jpg


6.jpg


7.jpg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響應國家號召,用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激情奉獻、艱苦奮斗,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去年8月份以來,武江區西河鎮充分挖掘這一歷史文化資源,開始施工建設山蕉知青文化園,在各位老知青的關心和支持下,知青文化園如期建成開園。園區包含知青文化館、知青宿舍、知青文化長廊、知青飯堂、知青舞臺等設施,步入園內,仿佛進入了一個時光隧道,老照片、獎狀、獎旗等老物件的展出,“沉浸”式地再現了知青們青春、激情、奮斗的場景。知青文化園作為集展覽、研學、休閑旅游為一體的綜合性知青文化基地,它的成功打造,為宣傳鄉村風貌、弘揚知青精神提供了新的文化物質載體,也為廣大市民朋友提供了又一休閑游玩好去處。


8.jpg


9.jpg


    知青文化園見證歲月變遷,鐫刻知青記憶。知青們遠道而來,把青春奉獻給了這片廣闊的天地,用辛勤的汗水澆灌出了累累的碩果,他們又從這里邁出去,帶著不畏艱辛、甘于奉獻的赤子之心奮斗在祖國各地。“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樣的信念,奔騰于歷史,涌動于血液,歷久而彌新。“在上世紀60年代,知青們帶來了文化和技術,為山蕉村注入了新的發展活力。這段歷史深深地影響著山蕉村一代又一代人,我們年輕黨員干部更應傳承和發揚好愛民為民、勤奮好學、艱苦奮斗、苦干實干的‘知青精神’,把青春年華揮灑在基層一線。”山蕉村黨支部書記謝瑞媚說道。


10.jpg


11.jpg


    山蕉知青文化園的落地建成,進一步推動了武江區西河鎮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西河鎮是貫徹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的重要成果。接下來,西河鎮將把知青文化品牌作為鄉村振興的切入點,以點帶面輻射周邊片區,賦能鄉村振興工作,通過統籌布局各功能板塊,挖掘各村自然資源、區位條件和歷史民俗文化積淀,因地制宜打造完善耕種體驗區、基礎設施區和配套服務體系,并依托城鄉資源發展觀光農業、設施農業和精致農業,全力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文旅產業標桿,在西河鎮這片“廣闊天地”,實現新的“大有作為”,走好新時代鄉村振興“長征路”。


12.jpg


    今年以來,武江區堅持全面準確貫徹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以落實“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為抓手,牢牢樹立“項目為王”理念,堅持制造業當家,聚集產業要素資源,著力打造武江區城鄉融合產業園、武江科創園和武江現代農業產業園三大產業發展平臺,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賦能經濟高質量發展;同時,堅持城鄉融合引領發展,拓寬鄉村振興新路徑,打造一批高品質文旅項目,推出一系列以旅游為載體、以文化為內涵的精品文化和旅游線路,以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區委宣傳部  陳勵  神子良)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