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灣鎮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進“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錨定打造生態優勢突出、宜居宜業宜游的“新桃花源小鎮”目標定位,做實“三抓三促”、“強鎮興村富民”,穩步推進高質量發展。
一、做實“三抓三促”,全面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一)抓資源挖掘,促經濟發展,打造文旅靚麗名片。江灣鎮結合文旅康養的發展定位,挖掘本地優質溫泉資源,積極引入企業資本,打造灣仔溫泉康養項目。溫泉項目的開發對延伸富民興村產業鏈、促進旅游資源整合、加快推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江灣河常年水流充沛,臺板電站至十里江灣段河面寬闊,兩岸樹木蔥蘢,景色宜人,是優秀的水上旅游資源,江灣鎮積極對接多家企業,尋求發展水上游項目。隨著以上項目的推進和建成,江灣文游產業將新增兩張靚麗的“金名片”,將對全域形成巨大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二)抓產業發展,促鄉村振興,培育本土農業品牌。鄉村要振興,產業是基礎。江灣鎮立足綠色生態發展理念,結合本地土壤、氣候條件,探索發展特色農業。今年以來先后組織鎮村干部到仁化、南雄和乳源等地,學習蔬菜、中藥和林下作物種植新模式,探索發現江灣鎮鍋溪村山林適宜種植人工靈芝,擬選點進行試驗種植。同時注重加強農業品牌建設,提升農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引入企業打造“山肚里”特產品牌,旗下天冬產品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天冬種植規模達300畝,帶動周邊村民28戶50余人就業。通過特色產業培育土農業品牌,筑牢產業發展基礎。
(三)抓黨建引領,促基層治理,完善村民自治體系。以黨組織為核心,堅持“黨建引領”一條主線。以“建陣地、優隊伍、強監督、促提升”為抓手,全面優化7個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完善自然村一級黨群服務室陣地建設,打造“五分鐘黨群服務圈”,不斷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建強村民理事會,引導鄉賢、群眾廣泛參與,增強“主人翁”意識。自然村設立村民理事會,集聚鄉賢,參與公共事務管理,選舉產生理事長1名,副理事長和理事若干名,實現“民事共議,組事共治”,針對自然村自治組織薄弱問題,探索建立“黨支部+村民小組+村民理事會”的治理模式,充分發揮黨組織的主心骨作用、理事會的自治作用、新鄉賢的參與作用、農民群眾的主體作用,推動美麗鄉村共建共治共享。
二、聚焦“強鎮興村富民”,產業推動鄉村振興闊步走
(一)立足本地特色資源稟賦,建設農旅產業強鎮。江灣鎮是傳統農業鎮,始終堅持“農業立鎮、文旅興鎮、生態美鎮”的發展策略,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和鄉村文旅項目,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同步推進廣東省生態旅游型森林小鎮創建。發展壯大強鎮富村公司,搭建優質農產品線上線下供銷平臺,依托莞韶對口幫扶優勢,拓寬本地農產品銷售渠道;建立“腐竹”鄉村振興車間,大力推動農產品品牌化、價值化,為鎮域經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同時抓住龍歸-江灣”精品旅游線路發展機遇,鼓勵沿線村莊發展農旅業,改造特色民宿、新建家庭農場,旅客承載力顯著增強,服務水平逐漸優化,“江灣老街”民宿聚集地知名度慢慢打響,農旅強鎮的建設初具雛形。
(二)深入實施人居環境整治,壯大村集體經濟。充分發揮鎮黨委引領帶動、統籌協調、立體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核心”作用,緊緊圍繞“黨建+人居環境提升”思路,結合支部主題黨日活動,組織黨員、發動群眾及鄉賢能人積極參與到村莊建設中來,營造鎮村共建、干群同心的火熱干事氛圍。牢牢把握我區“打擂比武”契機,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成一批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江灣鎮把發展“一村一品、一鎮一業”列入實施興村戰略的重點工作任務,引導各村結合本村實際發展“一村一品”,形成了天冬、石斛、番薯干、草珊瑚、蜂蜜、靈芝、冬菇等一批優勢特色產業。鼓勵建設規模農業種養基地,帶動產品加工銷售、品牌宣傳,做強做大興村產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2022年全鎮6個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均達10萬元以上。
(三)全力推進助農增收工作,既“富口袋”又“富腦袋”。江灣鎮堅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既抓“富口袋”也抓“富腦袋”,讓農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江灣鎮堅持推進產業發展聯農帶農機制,幫助群眾就地就近就業,提高產業帶農效應。一是推進“本地化”務工,堅持本地產業本地用工,拓寬用工渠道、規范用工方式,建立農村勞動力的利益聯結,本地企業睿峰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種植天冬規模達300畝,帶動周邊村民28戶50余人就業。二是推進“集約化”用地,積極盤活土地資源,流轉農村低產低效空閑土地,通過流轉群眾土地種植荷花、石斛、草珊瑚等,為村民帶來租金收入。三是推進“專業化”培訓,既要“富收入”也要“富技術”,邀請省、市農技部門專家對村民進行早脆梨、菌菇、蜂蜜等生產技術培訓,舉辦電子商務、民宿禮儀、勞動技能等專題培訓班,不斷提高勞動者創業就業能力。同時江灣鎮始終堅持把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一是圍繞夯實農村思想陣地,聚力鄉村振興,完成1個新時代文明實踐所、6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實現了所、站全覆蓋。二是圍繞開展宣講教育活動,促進思想振興,持續在基層鄉村組織開展“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宣傳教育活動,宣講黨的好政策、身邊好典型、美好新生活。成立百姓宣講隊,用鄉音鄉話傳黨話,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到田間地頭,教育引導推動廣大農村黨員、干部群眾深學細悟黨的二十大精神,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堅定不移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江灣鎮 葉多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