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財政有效發揮脫貧攻堅政府投入主體主導作用
脫貧攻堅是“頭號民生工程”,重慶財政切實發揮政府投入的主體和主導作用,資金供給力度與脫貧攻堅任務的齒輪緊緊咬合,貧困人口脫真貧、真脫貧,日子甜起來。
截至2018年12月,重慶已累計實現8個“國重縣”、4個“市重縣”整體摘帽,貧困人口從165.9萬人降至25.5萬人,貧困發生率從7.1%降至1.27%。
財政扶貧資金握指成拳
黨的十九大以來,落實市級以上財政專項扶貧資金近200億元,統籌整合使用涉農資金303.7億元。
2018年,市財政安排市級以上專項扶貧資金49億元,其中市本級21億元,比上年增長4.5%,專項扶貧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培育和壯大貧困地區特色產業,改善貧困群眾基本生產生活設施條件等。市財政還進一步強化貧困區縣涉農資金整合,建立涉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激勵機制,安排2000萬元對試點工作較好的區縣給予獎勵。2018年前三季度,18個試點貧困區縣整合資金134.7億元,比上年全年增長25%。
同時,聚焦深度貧困集中攻堅,把脫貧質量放在首位,足額落實18個深度貧困鄉鎮今后三年每年市級新增補助3.6億元資金。在轉移支付上,一般性轉移支付增量向貧困區縣傾斜。在資金撥付時序上,中央專項扶貧資金確保收到1個月內、市級扶貧資金主要在上年提前下達,采取切塊的方式撥付到區縣,讓區縣早知道、早準備、早實施脫貧項目。
重點投向產業就業扶貧
精準脫貧,貴在“精”重在“準”。重慶不斷完善產業、就業扶貧等政策,支持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口能就業、有收入。
比如,安排專項資金2.1億元,支持14個國家級貧困區縣和1919個貧困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資產收益扶貧,支持貧困區縣每年統籌安排3000萬元以上涉農產業發展資金,用于開展資產收益扶貧和股權量化改革;健全扶貧小額信貸政策,支持貧困區縣建立風險補償金,截至2018年10月,全市已建立風險補償金7億元,累計貸款金額46.2億元。
除此以外,重慶進一步完善產業扶貧政策,為致富帶頭人帶動貧困戶項目提供財政貼息貸款、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等,享受農民工返鄉創業重點企業貼息、吸納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用工補貼、重點群體一次性創業補助等優惠政策。目前,全市已選定致富帶頭人超過6000人,帶動貧困對象超過4.8萬人。
在就業扶貧方面,重慶支持建設就業扶貧示范車間,對區縣級就業扶貧示范車間的主體,最高一次性補助50萬元;對吸納農村就業困難人員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按每名500元/月的標準給予帶動就業示范獎補,最長3年。目前,貧困區縣有23個就業扶貧示范車間、帶動1434名貧困人口就業。
兜底方面,重慶持續提高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基本公共服務水平,支持教育、醫療、社保等。比如支持區縣設立扶貧醫療救助基金,進一步擴大貧困人口大病救治病種,防止因病致貧;完善貧困大學生每生每年最高8000元學費資助政策,防止因學致貧;將農村低保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410元,特困人員救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650元。
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
百姓富、生態美。重慶大力支持農村垃圾治理、廁所革命、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重點領域集中實施整治行動。
2018年到2020年,將安排專項資金,建設入戶道路、開展農村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改造農村危房和鄉鎮污水管網、建設村莊綠化和村莊文化工程、分層分類試驗鄉村振興……
比如,按每個試點區縣不少于500萬元的補助標準,支持貧困區縣開展農村垃圾收集保潔試點,推動建立農村垃圾“戶集、村收、鄉鎮轉運、區域處理”模式,建立健全有完備的設施設備、有成熟的治理技術、有穩定的保潔隊伍、有完善的監管制度、有長效的資金保障等“五有”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
再比如,對20個深度貧困鄉鎮創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市級示范項目、建設100個美麗宜居示范村莊項目、4個傳統村落保護發展市級示范點項目給予補助。近兩年來市級財政投入超過4億元支持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試點示范項目,加快補齊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農村交通更加便捷,農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生活污水處理率、衛生廁所覆蓋率大幅提高,農村綠化、亮化、美化成效明顯,有力推動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