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江區以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打擂比武”為重要平臺和切入口,以“鄉土、鄉情、鄉愁”為紐帶,凝聚各方鄉賢力量深度參與鄉村振興,搭建鄉賢人才庫,營造了各界鄉賢反哺家鄉、返鄉創業、建設鄉村的濃厚氛圍。通過發動各方鄉賢力量,該區共募集人居環境整治資金6400多萬元,帶動村民投工投勞1萬多工日,創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莊”63個,實現全區273個自然村均達到“干凈整潔村”標準。主要做法是:
一、優化機制激發情懷
武江區充分擴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打擂比武”機制優勢,發揮“處級領導抓村、科級干部駐組、百家企業扶點”組團聯動作用,積極對接和發動鄉賢,常態化開展交流互動,鼓勵鄉賢投身家鄉建設。并組織開展“優秀鄉賢”評選活動,通過鄉賢長廊、鄉賢榜等形式記錄先進事跡,激發鄉賢工作熱情和反哺情懷。如在去年底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時期,大批鄉賢及時捐贈了緊缺藥品到鎮村衛生站,極大緩解了農民群眾的用藥需求。
二、筑巢引鳳帶動幫扶
為解決鄉賢返鄉創業缺少平臺難題,武江區投入駐鎮幫鎮扶村資金200多萬元,建設廠棚3個,總面積超過7000平方米,提供鄉村振興車間4間用于鄉賢投資創業,總產值達2000萬元,帶動超155戶村民在家門口就業,戶均年增收3萬余元。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農業產業發展進行貼息扶持,鼓勵鄉賢開展撂荒地復耕復種、糧食種植、農產品產銷,累計發放貸款2100萬元。完善的平臺和政策,有力帶動鄉賢投身農村建設,涌現了設計師朱海蘭零利潤提供村莊設計服務、教師陳悅東發掘西水暴動紅色資源、企業家陳六養帶頭發動124戶村民拆除破舊泥磚房建設新村等一批事例,有效破解鄉村建設中“政府在干,群眾在看”的難題,激發了村民的主人翁意識,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氛圍。
三、匯集智慧共謀發展
通過組織開展鄉賢交流互動活動,聚集鄉賢獻計獻策,充分利用鄉賢的口碑威望、業務能力等優勢,帶領村民積極參與鄉村治理,壯大村集體收入,共謀家鄉事業。如,鄉賢林永前創新開展“一毛錢工程”,發動村民每人每天拿出一毛錢用于村莊長效保潔,被新華網等媒體刊登推廣;鄉賢龔學飛在擔任龍歸鎮強鎮富村公司法人代表期間,利用運營經驗帶動鎮村經濟發展。
(區政府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