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武江區龍歸鎮馬渡村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圍繞“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用好“加減乘除”法,妙解鄉村振興“方程式”,促進農業高質高效、農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善用“加法”,激活鄉村治理一池春水。馬渡村黨支部堅持便民、利民、為民的服務理念,在全鎮率先對村級活動場所全面提檔升級,逐步形成“黨建文化、廊梯文化、家文化”,將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成為鄉村振興服務綜合體。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扎實開展“三會一課”、主題黨日、組織生活會,創新開設“馬渡大講堂”,增強學習實效。充分發揮組織優勢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實施問題收集、分類推送、一線辦理、跟蹤督辦“四步法”,如期完成馬渡村“三大戰役”攻堅行動(紅尾坑礦區礦權出讓、城鄉融合產業園通水工程、“漁光互補”項目落地)。圍繞“三大戰役”,馬渡村分管鎮領導、駐村第一書記、村“兩委”干部迎難而上、主動作為,累計遍訪村民506戶、聽取意見建議534條、解決重難點問題253個。2023年7月,馬渡村紅尾坑礦區礦權出讓和土地流轉工作受武江區政府通報表揚。
巧用“減法”,推進美麗鄉村添綠增彩。馬渡村堅持黨建引領、干群聯動,從思想上摒棄基礎薄弱、沒有資金等錯誤觀念,黨支部、黨員干部亮諾踐諾,組織新茹屋村參加武江區農村人居環境“打擂比武”工作,獲得“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優秀村莊”榮譽稱號。持續深化駐村幫扶,切實發揮幫扶單位和駐村第一書記作用,兩年累計爭取45萬元專項資金,用于馬渡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依托黨群服務陣地,設立“黨群議事堂”,通過“早議事、早知道、早解決”的三早方式,定期召開議事會議,明確村干部負責商議研究具體操作,邀請黨員代表、村民代表共同參加,加強與村民之間的交流溝通,推動村民從“要我美”到“我要美”的轉變,從而帶動形成“人人參與、戶戶受益”的良好局面。
妙用“乘法”,夯實鄉村振興產業基礎。結合自身資源,找準產業定位,挖掘特色優勢,突出產業綠色化、優質化、特色化、品牌化,全面夯實鄉村振興底色。馬渡村今年積極探索黨組織領辦合作社路徑,著重突出黨建引領力、政策撬動力、村民內驅力,成功流轉土地455畝,促成韶關廣發光伏有限公司簽約1.3億元“漁光互補”光伏項目,走出了一條“黨支部+合作社+農戶”的聯農帶農發展道路?!皾O光互補”項目的開工建設,有助于盤活本村資源,實現村集體收入每年增加20萬元;增加更多就業崗位,魚塘養殖戶每年創收8萬元,真正鋪就了一條家門口增收致富的幸福路。
敢用“除法”,激發奮斗之風深入人心。馬渡村黨支部強化就業幫扶,實施防止返貧就業攻堅行動,組織動員更多有意愿、有勞動能力的脫貧戶外出務工就業,帶動脫貧村民奔上致富的快車道。2022年度馬渡村脫貧戶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362元,同比增長16.6%。堅持以文化人、以文養德,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弘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和個人品德,廣泛開展文明村、星級文明戶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積極培育、踐行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馬渡鄉賢道德感召力量,引導基層黨員群眾講道德、守道德,涵養守望相助、崇德向善的文明鄉風。
(龍歸鎮 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