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作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等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提出要“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進一步指明了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前進方向。
近日,區農業農村局政研小組和蔬菜產業園實施主體一同前往廣東省農科院參加種業大會和武江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工作會議,目的是通過參觀學習,探尋武江區種業發展的新思路和蔬菜產業園未來發展的新方向,推廣適合武江區實際的新優特農作物品種,推動武江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在廣東省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總部基地,區農業農村局政研小組成員和蔬菜產業園實施主體參觀了各式新優特蔬菜品種,根據基地負責人對現場新優特蔬菜品種豐產性、抗逆性、適應性的介紹,尋求適合武江區生態條件種植的優質、高產的新優品種。基地負責人還介紹了現代農技新技術、新裝備、新模式,分享了新優特品種的種植經驗,并為我們在武江區推廣新型種植技術提供了指導意見。
區農業農村局政研小組成員和蔬菜產業園實施主體還參觀了省農科院展覽館,廣東省農科院科技合作部處長袁顯向我們介紹了廣東省農科院的悠久歷史、各類農業項目科研團隊和在廣東分布的種業科研基地,展示了廣東省農科院在全省乃至全國農技推廣方面的成就,也為我們推動武江區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借鑒經驗。
在武江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工作會議上,廣東省農科學院蔬菜研究所研究院陳俊秋闡述了自己對“武江蔬菜”高質量發展的思考,他指出:要提升蔬菜產業園的品質,各實施主體要圍繞打造品牌和提升產業能力的目標,以適應武江區種植、預測市場適銷對路的品種為方向,加快推進品種培優,推廣優良蔬菜品種。加快推進蔬菜品質提升,加強地方特色名優蔬菜高效栽培技術;加快推進標準化生產,完善蔬菜生產體系標準化規程,根據武江區蔬菜產區自然條件,制定生產基地蔬菜生產質量安全管理制度;加快推進農業品牌建設,培育一批“大而優”“小而美”、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品牌,鼓勵龍頭企業加強自主創新、打造一批競爭力強的企業品牌。
省農科院加工所、茶葉所、植保所、蔬菜所主要負責人分別在會上作了科技推廣和相關科研項目推介,并對當前武江區蔬菜產業發展提供了指導意見。
區農業農村局主要負責同志也在會上匯報了武江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情況和工作成效,截至目前,武江區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30個子項目已動工23個,開工率76%,已完工4個,6家實施主體共完成土地流轉4071畝,重陽大夫前蔬菜種植基地50畝蔬菜大棚以及300畝水肥一體標準化種植基地已建成運營。未來,區農業農村局將繼續加強與省農科院的科研合作,在武江區推廣適合種植的新特優品種和新型種植技術,不斷提升育種創新能力,以科技賦能推動武江區農業轉型升級。
武江區蔬菜產業園的工作成效受到廣東省農科院副院長何秀古的肯定,并對武江區農業發展給予了建議:要主動計劃生產,以市場為導向,提前做好農作物種植規劃;在立足本地市場的基礎上,全產業鏈布局,打造特色品牌,穩步推動武江農產品“走出去”;做好農作物防寒工作,實施冬種綠肥,讓耕地“休養生息”,準備好春種工作。何秀古還表示,廣東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專家團隊將繼續對武江區農業發展提供技術指導和建議,助力武江區農業高質量發展。
(區農業農村局 王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