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統計局向從事統計工作30年以上的統計工作者頒發榮譽證書,表彰他們為統計事業作出的卓越貢獻,區統計局黨組成員、二級主任科員劉學農是我區2021年唯一獲此殊榮的同志。
劉學農自1990年參加工作以來,共參與過4次人口普查、3次農業普查、4次經濟普查,一個個數據、一張張報表、一份份分析,最直觀的感受就是統計技術、統計方式、統計理念的進步。
劉學農介紹,12年前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采用的還是光電錄入法,全區29.46萬常住人口報表需要送到固定地點,統一集中錄入電腦、校對匯總;而2年前的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所有普查員已配有手持PDA設備,在提交普查表的同時,全區37.37萬常住人口數據就能實現一秒入網。
經濟持續發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數據,是有力的佐證。初步核算,2021年武江區地區生產總值完成306.72億元,突破300億元大關,總量位列全市第一,比2012年增長149.91億元,年均增長6.3%;人均生產總值2021年達8.14萬元,比2012年增長3.06萬元,年均增長3.0%;2021年全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1萬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萬元,均排名全市第一,對比2012年分別增長2.37萬元和1.38萬元。
與此同時,統計方式也在發生變化。2012年啟用的“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系統,是國家統計局適應新形勢要求,推進統計工作現代化、變革統計數據生產方式的重大舉措。全面實施企業一套表聯網直報,對于有效提高統計能力、統計數據質量和政府統計公信力,加快統計工作現代化進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如今計算器變成了計算機,手工記賬變成了聯網直報,但是不管怎么變,統計人“真實可信、科學嚴謹”的工作理念不會改變,用心用情用數據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不會改變。
統計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綜合基礎性工作,統計數據事關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事關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大局。統計服務發展的職能愈發突出,統計工作也進入了新階段。武江區統計局將始終牢記“為國統計、為民調查”的初心使命,提高響應能力,多角度、高頻度地做好經濟運行監測工作,提高風險預見預判預警能力;細化數據采集、錄入、審核、匯總、評估等各環節,落實統計數據質量管控責任,堅持“兩防”,夯實“兩基”,為武江經濟社會發展繼續貢獻統計力量。
(區統計局 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