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頭雁工程”“ 模范機關創建”……一項項重點工作,環環相扣、持續發力。
“抓黨建促脫貧攻堅”“抓黨建促鄉村振興”“‘6+4’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抓重點項目”“‘1+4+N’黨群服務矩陣……”一個個重點領域,分類施策、逐項突破。
為群眾解決了7985件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改造提升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74個;6960名黨員投身疫情防控一線……一份份優異答卷,色彩紛呈、碩果累累。
風雨洗征程,回眸滿堂春。近年來,武江區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全面從嚴治黨,推動全區黨員干部在開創武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局面中扛起新使命、彰顯新擔當、展現新作為,為武江全力建設韶關“雙化雙融”先行示范區和高質量發展率先突破區、爭當韶關改革發展排頭兵提供堅強組織保證,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凝心鑄魂推動理論武裝入腦入心走深走實
理論上清醒,才能政治上堅定。武江區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凝心鑄魂,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推動理論武裝入腦入心、走深走實注重“常態化”。
嚴格落實“第一議題”制度,深刻感悟“兩個確立”的重要意義,推動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干部鞏固深化黨史學習教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深入抓好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工作,組織廣大黨員干部認真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充分發揮區鎮(街)黨校、村(社區)分教點和“三會一課”等學習平臺和制度作用,分級分類全覆蓋開展大學習大培訓。
注重“接地氣”。持續開展“口袋書”“金句”微課堂活動,探索“耆先鋒與您話初心”宣講模式,推動黨員干部學習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走深走實、入腦入心。為老黨員量身定做打造學習教育模式,定期“送學上門”,健全“家門口黨課”宣講模式。每年組織舉辦“七一”文藝晚會,謳歌黨和人民在新時代取得的卓越成就。結合本土紅色故事制作“微黨課”,增強教育感染力,其中武江紅色教育微黨課作為全市唯一一部微黨課入選中組部黨員教育中心資源庫。
注重“出實效”。創新實施“黨恩大家談”等特色項目,開展“學黨史、辦實事、比貢獻”活動,通過網民評選、單位互評和組織評議等方式,綜合評比出已解決的讓群眾最滿意的急難愁盼實事。認真踐行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和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先后開展5輪“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積極參與推動上級黨委關于脫貧攻堅、鄉村振興、污染防治、掃黑除惡、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雙區”建設等系列重大決策部署在武江落地見效。
互融共進推動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武江區始終堅持把基層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同謀劃、同研究、同部署、同落實,確保基層黨建工作目標方向明確、責任落實到位,推動全區基層黨組織建設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堅持黨建與中心工作互融共進。該區堅持圍繞中心抓黨建,推動黨建工作融入疫情防控、鄉村振興、基層治理、經濟發展、“六穩”“六保”、脫貧攻堅等重大任務,把黨組織建在疫情防控、產業發展、招商引資一線。實施“ 六個一”黨建引領網格化疫情防控機制,41名區直單位黨員一把手兼任社區第一書記,1755名機關黨員下沉社區開展“敲門行動”“夜晚亮燈補查行動”等聯防聯控工作,相關經驗做法得到國家指導組充分肯定,并代表韶關市在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作經驗介紹。
實行區、鎮、村三級干部力量“雙聯雙包雙帶”黨建組團模式。全區276名處、科級領導干部和基層黨員干部組成27個組團黨組織下沉農村一線,助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打擂比武”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持續把黨組織建在農業產業發展鏈上,以農業特色產業三級黨組織推動形成武江“125”農業特色產業發展布局。開展機關、非公企業黨組織結對共建活動,提供“企業點單、部門報到”“訂單式”服務,加快推動全區經濟復蘇。
建立“6+4”黨員領導干部帶頭抓重點項目機制,組建區項目建設指揮部臨時黨總支及7個組團臨時黨支部,實施“支部建在項目上”助推有效投資落地,促進疫情期間經濟發展。實行“黨建+征拆”模式,在征地拆遷一線建立臨時黨支部,推動武江承擔的多個市級重大征拆交地任務展現“武江速度”。
聚焦急難愁盼解難題。堅持群眾路線,推動黨員干部在一線聯系服務群眾成為常態,切實為群眾解決7985件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設立“百米調解圈”“紅色樓長”“紅色物業”“紅色自委會”、聯戶黨員,建立街坊(村民)議事堂,成功打造光明巷、拖拉機廠東區宿舍、向陽小區等一批基層治理示范點。
固本夯基鍛造堅強有力的戰斗堡壘
武江區堅持把黨員隊伍建設作為黨建工作的重要基礎建設來抓,不斷健全黨員管理、教育、監督、激勵機制,引導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始終干在實處、走在前列。
深化“頭雁”工程,推進“五大工程”。選優配強村(社區)“兩委”班子,2020年換屆后,村(社區)“兩委”班子實現“年齡降、學歷升、結構優”,三個“一肩挑”和交叉任職比例分別實現100%和94.71%。
制定實施關愛村(社區)干部16條措施,提振干部干事創業精氣神。精心制定發展黨員指導性計劃和規范指引,探索建立區級執紀執法部門政審聯審制度,持續推進農村發展黨員違規違紀問題排查整頓工作,開展新任組織委員普遍培訓班,著力提高發展黨員工作質量。
深入實施加強基層黨建三年行動計劃。規范基層黨組織設置,織密村(社區)黨建網格,在農村以行政村、村民小組、黨員聯系區為三級網格;在社區開展黨建“五級聯創”,把黨組織建在樓宇、商圈、園區上。建好黨群服務陣地,破解村(社區)辦公場地“破小舊”問題,改造提升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74個;推動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賦能”,投入700萬元實現9個黨群服務中心“物理下樓”、9個“服務下樓”目標。
深化街道“大工委”、社區“大黨委”工作機制。突出街道社區黨組織“軸心”功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街道社區實際需求和群眾訴求,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與結對共建社區確定年度共建項目136 個。常態長效推進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服務活動,按照“一社區一特色”,創建“醫路有你”“鄰里匯”等品牌志愿服務隊,并進一步孵化“紅藝新華”等街道黨建文化品牌。
深入推進模范機關創建活動,持續深化“雙周講壇”活動,打造出一批“院長講壇”“審計講壇”等具有系統特色的優秀課程,全區各級機關累計開展活動826次,參與14021人次。
深化非公企業和社會組織黨建“雙同步”工作,在全市打造首個楓合匯“黨建+樓宇”和世紀新城“黨建+商圈”品牌。創新建立中小學校黨建幫扶機制,武江區在市級黨建示范校評比中獲評數量名列全市第一。
思想在黨旗下凝聚、力量在黨旗下匯集。一系列扎實的舉措、一項項喜人的成就,凸顯武江基層黨建取得的成績。
站在新的起點上,武江區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將一如既往,在磨礪中堅守初心、在奮斗中勇擔使命,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微光如炬 致敬身邊的共產黨員
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曹吾林
踐行初心使命做群眾身邊的“貼心人”
“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這是一直以來中國共產黨對廣大黨員干部的要求,也是武江區西聯鎮黨委副書記、鎮長曹吾林一直放在心頭的“座右銘”。作為一名“85后”年輕干部,曹吾林堅持戰斗在基層治理一線、經濟發展一線,能挑“重擔子”,能啃“硬骨頭”,是群眾眼中的“貼心人”和“解憂人”。日前,他獲得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榮譽稱號。
今年3月15日,西聯鎮突發疫情。曹吾林第一時間趕赴現場指揮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他親自帶隊落實核酸檢測點布置、人員值守安排等等,每天只睡三四個小時。連續高強度的工作讓曹吾林突發腦出血,倒在了抗疫一線。病床上的他仍然放心不下工作,出院沒幾天,他就回到了他所熱愛的崗位上。
曹吾林表示,要讓人民滿意就是干工作,要多從老百姓的角度思考,為人民服務無止境,人民滿意無終點。
“全國信訪系統先進個人”楊偉波
“微笑局長”躬耕基層20年
區信訪局副局長楊偉波躬耕基層20年,兢兢業業,任勞任怨,面對群眾的急難愁盼事,秉持“逢山開道,遇水架橋”的精神化解信訪難題。近3年來,楊偉波共推動化解信訪事項764批1437人次,努力把群眾的“煩心事”變成“暖心事”。今年5月,楊偉波獲評“全國信訪系統先進個人”,也是我市唯一獲此殊榮的先進個人。
多年來,楊偉波一直在信訪窗口接訪,常年所見都是來訪群眾的哭訴,他常常一杯茶、一張笑臉,安靜地聽群眾傾訴。時間久了,武江的群眾送給他一個“微笑局長”的稱號,他樂于接受,認為這是群眾對他工作的認可。
楊偉波表示,很多人都認為信訪工作難做,其實做好信訪工作并不難,只要用心用情用力去做,盡力幫助群眾解決問題,群眾終會以微笑和善良回報你。
(韶關日報 區委組織部 吳嘉寧 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