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鞏衛創文專欄

凝聚文明實踐力量,打造愛國主義品牌!武江區龍歸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沖下)正式啟用

發布日期:2024-04-11 15:56:16 來源:武江發布微信公眾號
打印

    4月10日,武江區舉行2024年向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暨龍歸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沖下)啟用儀式,進一步傳承紅色基因、弘揚英烈精神,積極培育尊崇英烈的社會風尚,讓武江文明實踐之花結出豐碩的果實。區委書記張廣暉,區委副書記、區長黃藝坤,區人大常委會主任孫理鳴,區政協主席彭波,區委副書記王友華等四套班子領導,龍歸鎮及區直相關單位負責同志,市、區文化文藝界代表和學校師生代表共80多人參加活動。

    上午10時許,全體人員肅立在沖下村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懷著崇敬之心祭奠英烈、敬獻花圈。“向烈士默哀致敬!”隨著一聲令下,大家低頭默哀,深切緬懷為國家、為民族英勇犧牲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默哀結束后,全體人員緩步拾級走向烈士紀念碑,向烈士敬獻鮮花,表達對烈士的崇高敬意和深切悼念。


640.jpg


    一座紅色革命為主題的雕塑,就像是一本無言的教科書,一部凝固的革命史,值得人們永遠地瞻仰和追思。在敬獻花圈活動結束后,參加活動的領導、嘉賓一同為龍歸抗先隊員雕塑揭幕,也標志著龍歸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沖下)正式啟用。


640 (1).jpg


    據介紹,龍歸鎮于2022年9月正式啟動紅色革命遺址的修復保護及開發利用工作,沿著龍歸農會、抗日先鋒隊的革命活動軌跡,對龍歸轄區范圍內的各處革命遺址進行了實地踏勘,梳理出首期需保護修復的紅色革命遺址十余處。而龍歸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沖下),是革命遺址保護修復工作最為關鍵的一環。其通過龍歸抗戰革命歷史展的形式,將發生在龍歸的抗戰前的革命活動以及抗日戰爭時期所發生的救亡運動、抗日斗爭等以事件發生的時間為脈絡,完整直觀展現出來,讓群眾既能通過展覽了解龍歸革命歷史的詳細內容,又能親身體驗每個革命故事發生的場景,以此銘記烈士英勇事跡,弘揚紅色革命精神。


640 (2).jpg


640 (3).jpg


640 (4).jpg


    張廣暉在致辭中指出,要依托龍歸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沖下)大力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汲取“革命精神不可滅”的忠誠信仰,勇擔時代重任,堅守遠大理想和精神追求,砥礪對黨的赤誠,實現個人命運與時代變遷的同頻共振。要繼承“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斗爭精神,奔赴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在新時代新征程上,增強斗爭意識,提升斗爭本領,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為武江深入實施“百干萬工程”、推進綠美武江建設,加快建設高品質中心城區,打造高標準城鄉融合發展示范區,開創武江高質量發展新局面而努力奮斗。


640 (5).jpg


    活動最后,全體人員在講解員的帶領下有序參觀龍歸抗戰革命歷史展,進一步了解龍歸紅色文化和經濟發展現狀。


640 (6).jpg


    “通過這次活動,我體會到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感謝那些在戰爭中犧牲的烈士們,今后我會更加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學習,將所學的知識全部用來報效祖國,不讓烈士的鮮血白流也不辜負老師和家長對我們這代人的期望。”龍歸中心小學學生鄧曉冉說。

    “很榮幸能參加龍歸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沖下)的啟用活動,通過實踐所展廳內對革命先輩們英雄事跡的再現及新時代龍歸的發展成果展示,圖文并茂和場景化的表現形式讓我深受教育和鼓舞。我認為實踐所的建成對我們以及社會各界更好地了解武江人文歷史、助力推進愛國主義教育將發揮積極作用,其意義是非常深遠的。”西村窯非遺傳承人、武江區美協副主席黃春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640 (7).jpg


    作為推廣紅色文化和革命精神的重要陣地,接下來,龍歸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通過舉辦豐富多彩的展覽、講座、研學等活動,讓龍歸抗戰的革命歷史得以生動展現,讓每一位參觀者都能在這里深刻感受到紅色革命精神的偉大與深遠影響。

  


(區委宣傳部  鄒璐  李勝選  封俊)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