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資源】 武江區處于中國以四川盆地西部為中心的太陽輻射低值區的東南邊緣。區境內氣候資源較為豐富。太陽輻射量大,陽光充足,一年中太陽照射地面角度大,輻射量也較均勻,全年總日照時數平均值在185小時,一年內6~11月日照時數較多,2~4月最少。日照時數長,帶來太陽輻射量大,全年太陽輻射量為111.5千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厘米的太陽輻射量約305卡,每年的1~3月陰雨季節太陽輻射量僅為7.14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厘米為79卡。
【熱量資源】 轄區內熱量資源豐富而集中,累年無霜期較長,具有四季宜耕的熱量條件。年平均溫度為20.3℃,每年的1月份最冷,歷年平均溫度為6.3℃,極端最低溫度為負1.2℃。7月份最熱,歷年平均溫度為34.3℃,極端最高溫度為38.4℃。11月份氣溫顯著下降,全年無霜期平均為305天,全區日平均溫度在25℃有355天,總積溫為7366.2℃,溫度穩定通過10℃有290天,總積溫為6647.5℃。
【水分資源】 轄區內雨量充沛,雨熱同季。但各月雨量分布不均。由于緯度較低,日照強,季風交替的影響形成多雨,全區歷年平均降雨量為1537.4毫米,春夏雨量較多,秋冬雨量最少。3~8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9月~次年的2月僅占全年雨量的25%。
【土地資源】 武江地區土資源的分布,按自然形態劃分為石灰巖土區和河流沖積土土區。石炭巖土區主分布在西河鎮以北的重陽、西聯鎮以西的龍歸、江灣等地區。河流沖積土土區主要分布在武江河、北江河、南水河(流入龍歸地段)沿岸一帶。按種植習慣及地理位置可劃為沿河沖積土區,主產蔬菜水產品的以西河、西聯兩鎮為主,主產水稻、花生、果等經濟作物的以龍歸、重陽、江灣等地區為多。由于長期的人工耕作而改變了土質,成為水稻土、菜園土等土壤類型。區境內土地面積以荒山荒地面積為多。是武江區農、林、牧業、生產用地的主要后備資源。武江區的荒山荒地類型,按照地貌特征,土壤組合利用特點可分為宜農荒地、宜林荒山、宜牧荒山荒地和難利用的荒山。
【水資源】 轄區內地形復雜,丘陵、平原交錯,山巒疊起,山間多封閉洼地、暗河、溶洞較多。屬亞熱帶、中熱帶季風性氣候,高溫、多雨,水資源較為豐沛。河川徑流主要以降雨形式產生,屬雨洪補給型的地區。據韶關市水文站提供資料顯示,武江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537.4毫米,徑流量為59.42億立方米,豐水年(10%)的總徑流量為91.53億立方米,平水年(50%)為56.44億立方米,枯水年(90%)為31.53億立方米,最枯水年(95%)為26.74億立方米。區內建有中小型水庫及塘壩工程101宗。蓄水總庫容量為2639萬m3;其中,中型水庫(沐溪水庫)1宗,庫容量1086萬m3;小(一)型水庫2宗,庫空量495萬m3;小(二)型水庫25宗,總庫容量2405萬m3;塘壩工程73宗,總庫容量為237萬m3。
【礦產資源】 轄區礦產資源較為豐富,但儲量較少,共生、伴生礦較多。主要有煤礦、鐵礦、鉛鋅礦、錫礦、鎢礦、金礦、銀礦、石灰石、高嶺土、螢石礦等。鉛鋅礦(小型)主要分布在重陽鎮;石灰石儲量豐富,品質好,主要分布在西聯鎮、龍歸鎮、西河鎮。螢石礦主要分布在龍歸鎮續源、江灣鎮架錦坑。陶瓷礦(高嶺土)主要分布在重陽鎮、龍歸鎮。煤炭礦區有芙蓉山、田心、車角嶺煤區(已停采)
【動植物資源】 武江區內野生動物種類繁多,主要分布于山區和丘陵地帶,體形較大的野獸多棲息在西北山區,一般獸類出沒于平川、丘陵。主要野生動物有:哺乳類、鳥類、魚類、甲殼類、兩棲、爬行類、昆蟲類等。主要野生植物有:維管束植物2349種,分隸207科877屬。水果類38種、野生藥用植物135種。內陸水域中常見的浮游生物共14門120多屬。武江絲茅姜是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著名的農副產品之一,種植歷史悠久,據光緒年間編寫的《曲江鄉土志》記載,當時武江區已經開始種植絲茅姜。武江區地處北回歸線以北中亞熱帶中部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0.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58小時,年平均雨量為1537.4毫米,無霜凍期305天,光、熱、水資源較為豐富,丘陵、平原交錯,山巒疊起,山間多封閉洼地、暗河,溶洞較多,優越的自然環境為武江絲茅姜提供了有利條件。武江絲茅姜以“香”“辣”“渣少”聞名省內外,含有揮發性精油及辛味油,對身體非常有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