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為韶關之軍事重地,是保護韶關的西北部要塞,乃歷代兵家必爭之地。西河、西聯、龍歸等地歷來是韶關駐軍的重要營區。
武江地區春秋時期,為百越地,稱“揚越”。戰國時期,為楚國屬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統一嶺南,設南海郡,郡治在番禺,武江屬番禺管轄。趙佗立南越國后,又為南越國屬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南越后,本境設曲江縣,屬桂陽郡,郡治在郴州,錄于荊州。西漢末年,桂陽郡改稱南平郡,東漢初復稱桂陽郡。三國東吳甘露元年(265年),始設始興郡,屬荊州。西晉太康元年(280年)三月,武帝平吳,始興郡移屬廣州。曲江縣治從蓮花山遷往(安聶邑)西河。東晉末(419年),曲江縣治遷往官灘(今韶關市南郊)。南北朝梁承圣(552~555年)中,于始興郡置東衡州,州治在曲江,州縣治所遷西河。隋開皇九年(589年),改東衡州為韶關州,州縣治所回遷蓮花山。開皇十一年,韶州入廣州。唐武德初年(618年),曲江縣治再遷西河。武德四年析廣州之曲江置番州,不久更名東衡州。唐貞觀(627~633年)中,改東衡州為韶州。五代時期,后梁乾化元年(911年),劉巖發兵破韶州,州縣治所遷往中洲(今韶關市區小島),本境仍一直是韶州(今韶關)、曲江縣的城區部分。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本境仍為曲江縣管轄。1951年6月,恢復韶關市建制后,歸屬韶關市管轄,設置韶關市郊區和武江區。其中,市郊區轄環市、芙蓉、北郊等公社(區),管理境內的農村農業工作;武江區管理西河、芙蓉的城區。
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武江區于1984年9月28日正式成立,為韶關市轄縣級行政區之一。1984年建區初期,總面積146平方公里,轄西河、芙蓉、新華3個街道辦事處、13個村級鄉。1986年1月,武江區政府設西聯、西河、下坑3個農村辦事處;是年3月,撤銷西河、芙蓉、新華3個街道辦事處,設立武江區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是年11月,撤銷西聯等3個農村辦事處,設立西河鄉、西聯鎮。1997年4月,撤銷區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設惠民、新華2個街道辦事處。2004年8月,原曲江縣的龍歸、重陽、江灣3個鎮劃入武江區。是年底,武江區轄2個街道辦事處、5個鎮,轄區總面積為682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