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鎮街動態

西河鎮:聚焦民生“小切口” 辦好暖心“微實事”

發布日期:2025-07-16 14:59:25 來源:本網
打印

標準化改造后的山蕉村公交站臺.jpg


標準化改造后的糖寮村公交站臺.jpg


黨員志愿者在山蕉村開展周五衛生保潔.jpg


    “以前一到下雨天,這里的下水道就會冒水,周圍還會彌漫著刺鼻的惡臭味,嚴重影響我們出行,現在管道修好了,下雨天也干干凈凈的,舒服多了!”家住前進村鄒屋村小組路口的村民鄒大爺看著門前新修整過的下水道,臉上洋溢著滿意的笑容。

    群眾事無小事,細微處見真章。西河鎮堅持“小事”不小視、“小難”不輕視的原則,在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期間,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路徑,扎實推進38件“微實事”落地見效,用實干勾勒出民生幸福底色。

    完善基礎設施,出行便利順民心

    “以前這條路坑坑洼洼,一到下雨天就浸水,根本沒法走。現在排水渠通了,下暴雨都不怕了。”站在新修整的干凈整潔村道上,馬屋村村民馬大爺笑得合不攏嘴。今年,針對村民反映強烈的“出行難”問題,西河鎮扎實推進農村道路提升工程,累計完成馬屋村、糖寮村共計1.2公里的道路硬化工程,同步配套完善排水設施建設,惠及周邊200余戶村民。同時,我鎮還扎實推進田心龍皇巖水庫駁接沙山林場環山路的建設,設計里程約5.4公里,建成后將有效改善區域交通條件,目前項目正在有序施工中。

    “現在天氣這么熱,還好等車有遮陽棚,再也不用擔心等車時被曬得滿頭大汗了。”在糖寮村嶄新的公交站臺前,帶著孫子等車的李阿姨高興地說。今年,西河鎮重點提升北片村基礎設施,先后對糖寮村、山蕉村公交站臺進行標準化改造,統一增設遮陽棚、候車座椅和便民信息欄,讓村民候車更舒適、更便捷。為方便村民農業生產,山蕉村還新建了農耕步道和河邊護欄,大大改善了田間道路條件。同時,下坑村內的2座老舊公廁也完成升級改造,不僅解決了水龍頭漏水、沖水箱無水等老大難問題,還新增無障礙設施,衛生環境得到顯著改善。這些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切實解決了群眾身邊的煩心事,贏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優化服務水平,服務精準暖民心

    走進山蕉村新提升的黨群服務中心,一樓辦事大廳寬敞明亮,配備便民服務終端和暖心驛站,為群眾提供熱水、充電等便民服務;多功能黨建展廳既通過展板生動展示村史村情,又設有電商直播間助力農產品銷售,還貼心配備了兒童積木玩樂區,一應俱全。今年,西河鎮投入約40萬元對紅星社區、馬屋村、山蕉村3個黨群服務中心進行升級改造,按照“一村一特色”原則,紅星社區重點針對“村改居”后的服務需求轉型,引導多元化社會主體參與社區治理;馬屋村著重擴容服務空間,增設“驛馬擔先”暖心驛站,滿足景區游客、快遞小哥等多樣化群體需求。通過“一村一策”的精準改造,真正實現了“小空間大服務”的提質增效。

    這些升級改造的黨群服務中心不僅改善了服務環境,更成為匯聚愛心、傳遞溫暖的重要平臺。近日,西河鎮黨委通過黨群服務中心了解到轄區江西戶籍困難群眾邵國華家庭的不幸遭遇——其長子遭遇車禍在粵北人民醫院住院治療,面臨巨大的醫療費用壓力。鎮黨委立即聯系西河鎮商會黨支部,商會黨支部迅速行動,聯合江西商會發起愛心募捐,成功為邵國華父子籌集8000元善款。“社會是個大家庭,我們希望通過黨群服務中心這個平臺,讓更多困難群眾感受到社會的溫暖。”西河鎮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一暖心舉措,正是西河鎮“硬件+服務”雙提升的生動寫照,展現了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的溫度和力度。

    助力鄉村振興,村美民富贏民心

    “以前村里的衛生時好時壞,現在不僅有專職保潔員清掃,還經常看到鎮村干部打掃衛生,比以前干凈多了。”說起村里的環境變化,村民連連稱贊。

    生態優美、百姓宜居一直是打造“詩畫西河·融城共富”鄉村振興示范帶的基本要求之一。西河鎮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來抓,通過建立長效機制讓鄉村“顏值”持續提升。為避免“一陣風”式治理,每到周五,西河鎮的黨員干部都會帶頭拿起掃帚,與鄰長、村民一起開展“公共衛生日”活動。從清理房前屋后雜物到整治黑臭水體,從垃圾分類到家家戶戶爭相開展“美麗庭院”創建,一場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正在全鎮掀起熱潮,一幅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畫卷正在西河鎮徐徐展開。

    產業興旺才能使百姓富裕。西河鎮在推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讓產業發展成果更好惠及群眾。針對群眾反映的閑置資源利用問題,鎮黨委盤活田心教學點,成功引進武龍源五指毛桃產業項目,計劃投資200萬元打造集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預計可直接帶動50余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在什石園村,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模式,將閑置籃球場改造為現代化育種基地,既解決了場地閑置問題,又能為村集體年增收。針對X313沿線撂荒地問題,采取“農戶自愿+集體流轉+企業承包”方式,推動300余畝撂荒地復耕復種,讓“荒土地”變成“金飯碗”。

    民生“小切口”連著“大民生”,暖心“微實事”匯聚“大幸福”。下一步,西河鎮將繼續將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黨員干部在“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基層治理、鄉村綠化、為民辦實事等重點工作中為民辦實事的實際行動,把群眾的“需求清單”變成“履職清單”,用一件件看得見、摸得著的實事,讓百姓的獲得感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西河鎮  賴心彤  周姣霞)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