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聞中心 > 鎮街動態

“百千萬工程” | 精準施策破難題,多維服務優環境——惠民街道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紀實

發布日期:2025-06-03 16:13:01 來源:本網
打印

圖片1.jpg


圖片2.jpg


圖片3.jpg

  

  近日,惠民街道轄區某血透中心因市政管道突發爆裂停水,儲水僅夠維持當日診療,三十余位依賴透析治療的患者面臨治療中斷風險。街道企服專班獲悉后迅速響應,僅用不到1小時便提供了應急供水方案,及時化解危機,保障患者得以正常治療。

  這看似偶然的一件小事,正是惠民街道長期堅持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生動寫照。近年來,惠民街道始終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驅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錨定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需求,創新構建“問題搜集—精準施策—長效保障”服務體系,以系統集成的“組合拳”舉措推動營商環境迭代升級,為區域經濟發展持續注入強勁動能。

  商會搭橋紓企困,需求導向破堵點

  搭建政企連心橋,精準摸排急難愁盼。街道領導班子主動作為,攜手惠民商會骨干成立工作組,深入轄區200余家企業,開展“面對面座談”深度交流、“入企探訪”實地考察,累計調研時長超過300小時,涵蓋制造業、服務業、建筑業等70%以上轄區重點行業。全方位傾聽企業家心聲,細致了解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面臨的設備升級、市場拓展、資金周轉等實際困難。從傳統制造業的技術改造需求,到小微企業的融資瓶頸,逐一記錄建檔,形成4本精細化需求臺賬,為后續分類施策提供精準依據。

  靶向施策解企憂,人力資源活水來。針對小微企業融資難題,惠民街道促成惠民商會與韶關市農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獲得8000萬元整體授信額度,幫助轄區企業盤活資金鏈、緩解流動性壓力。同時,針對用工短缺問題,聯動人社部門舉辦“南粵春暖”“金秋招聘月”“百萬英才匯南粵”等6場大型招聘活動,累計吸引求職者8000余人次,達成就業意向1300余人,為200余家企業解決超1200個技術工人、綜合管理崗等用工缺口,持續輸送人力資源活水。

  專班聯動解企憂,代辦專窗提效能

  全程服務護項目,跑出落地加速度。莞商大廈項目簽約后,惠民街道立即組建由多部門業務骨干組成的服務專班,建立“定期走訪、需求直達”機制,累計開展現場辦公7次,協調解決企業注冊、土地摘牌等問題4項,主動深入企業問需于企。從項目前期的規劃設計、用地審批,到中期的工程建設、施工許可,再到后期的項目動工籌備,專班全程跟進,實時聯動職能部門解決建設難題,為項目順利開工建設筑牢保障根基。目前,該項目已于今年四月完成各項前期準備,順利舉行奠基儀式,正式駛入建設“快車道”。

  一站式幫辦代辦,打造政務暖心窗。秉持“不能說不行,要說怎么辦”的服務理念,惠民街道在公共服務中心設置幫辦代辦專窗,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務,實現從工商注冊到施工許可的“一對一”全程跟蹤、“一條龍”高效代辦,主動當好企業發展的“店小二”和“服務員”。在曼卓美學藝術酒店項目招引中,街道企服專班靠前服務,提前對接職能部門梳理審批清單,指導企業完善申報材料,僅4小時就完成核名、執照申領、公章備案等事項的幫辦代辦。截至目前,已服務25個重點項目,平均辦事成本降低15%、政務服務耗時縮短18%,實現企業辦事成本與政務服務耗時“雙下降”。

  整合資源強聯動,雙線協同優服務

  集成服務少跑腿,延時辦理更便民。聚焦企業群眾辦事痛點,惠民街道優化公共服務中心涉企服務布局,將營業執照申領、小微企業社保補貼申請、戶外廣告設置、臨時建筑物搭建等高頻事項集中辦理,依托跨部門協同聯動,實現“一站式”集成服務,企業群眾跑動次數較以往減少32%。同時,推出“延時服務”特色舉措,僅今年一季度,就為近60人次加班辦理,累計延長服務時長超35小時,用“窗口不打烊,服務不斷檔”的務實舉措,打通政務服務“最后一公里”。

  線上網辦“零跑腿”,線下速辦“一次結”。線上服務依托“粵省事”小程序、“粵智助”政務服務自助機等數字化工具,推動高頻事項“全程網辦”,實現材料提交、進度查詢、證照獲取全流程線上操作,讓群眾辦事“零跑腿”。線下窗口則以“一次性告知”機制為抓手,將材料補正準確率提高至98%,當場明晰材料補正要求,避免群眾反復跑。同步推行標準化模板,規范材料準備流程,精簡冗余證明,辦理周期平均壓縮26.5%,助力政務服務從“能辦”邁向“好辦、快辦”。

  監管規范減負擔,專項整治護公平

  “雙隨機”公開透明,“少打擾”安心發展。惠民街道嚴格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制度,制定涉企檢查事項清單和動態更新執法人員名錄庫,通過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人員、及時公開檢查結果,2024年累計開展雙隨機檢查525次,檢查結果公示率達100%,確保監管過程公平透明、規范有序。在此基礎上,推行“非必要不打擾”監管機制,實施企業“寧靜生產周期”管理模式,企業年均接待檢查次數從4次降至2.5次,除特殊情況外,對企業同一事項原則上不重復檢查,檢查頻次同比下降27%,讓企業得以輕裝上陣、專注發展。

  專項監督治亂象,正風肅紀優生態。惠民街道紀工委聚焦涉企執法與服務保障領域,將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貫穿監督全過程,組織專題學習4次,覆蓋相關部門干部及一線執法人員53人次,統籌實施兩項專項監督:一方面,針對濫用執法權、趨利性執法等突出問題開展集中整治,規范執法行為;另一方面,圍繞重點項目建設、政務服務等領域強化服務保障監督,開展專項督查5次,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市場主體。同時,前移監督關口,全面自查自糾,精準排查問題易發環節,對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運用“第一種形態”談話提醒,構建“早發現、早提醒、早糾正”監督鏈條,全力為市場主體營造公平透明、高效便捷的發展環境。

  多元聯動化糾紛,普法強基筑屏障

  構建多元調解網,高效處置保安寧。圍繞“平安武江”建設目標,惠民街道深度融合人民調解的柔性、行政調解的權威性、司法調解的專業性,匠心打造“三位一體”調解矩陣。面對涉企矛盾,創新采用情理法交融的疏導溝通、專業法律團隊的精準指導、行政部門的提前協調介入等多元方式,為每起糾紛量體裁衣制定個性化化解方案。2023年至今,已累計成功化解155起涉企糾紛,調解成功率達100%,實現矛盾隱患從發現到化解全程在基層閉環處理,涉及糾紛金額共計63萬余元,將風險消除于萌芽狀態,有力推動“小事不出企、大事不出街”的基層治理新格局落地生根。

  法律體檢進企業,普法宣傳強根基。惠民街道組建由律師、法律工作者、調解員等構成的專業普法志愿者隊伍,下沉企業一線開展“法律體檢”,對合同糾紛、勞動權益等企業高頻法律問題“把脈問診”。同時,依托“送法入企”系列活動,以舉辦《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公司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等專題講座、發放圖文普法手冊、設立現場咨詢攤位等形式,為企業提供法治宣傳服務。今年以來,累計開展15場普法活動,覆蓋2000余人次,發放資料超2500份,提供咨詢50余次,幫助企業化解法律風險隱患,切實將法治“養分”注入企業發展脈絡,筑牢轄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四梁八柱”。

  栽好梧桐樹,自有鳳來棲。從緊急響應的“速度”,到全周期服務的“溫度”;從規范監管的“精度”,到法治護航的“力度”,如今的惠民街道,正以“永遠在路上”的執著,繼續以企業需求為導向,在改革創新中突破,在精準服務中提升,用實實在在的舉措,奏響政企同心謀發展的時代強音,奮力打造營商環境新高地。

  


(惠民街道  楊茉)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