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內老有人從家里拉線充電,電線在半空晃悠,我生怕哪天漏電著火,晚上睡覺都不踏實。”惠民街道僑新社區的張阿姨回憶道。如今,這樣的擔憂徹底成了過去式,讓張阿姨直言“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這份安心,源于惠民街道僑新社區近日開展的“飛線”專項整治行動。這場行動不僅消除了困擾居民許久的安全隱患,更讓社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
此前,社區內私拉電線給電動車充電的現象屢見不鮮。縱橫交錯的電線從樓上垂下,像一張張雜亂的“蜘蛛網”,不僅影響美觀,更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為解決這一難題,僑新社區聯合區消防救援大隊、芙蓉山派出所、惠民街道應急辦等部門,通過“全面排查摸底、精準宣傳教育、聯合執法整治、長效監管機制”四步工作法,全力開展整治工作。
地毯式巡查,精準建立隱患臺賬
整治行動開展前,社區工作人員對轄區5個居民小區、43棟居民樓進行“拉網式”排查。逐棟逐層仔細檢查,對排查出的隱患現場拍照記錄,并按照小區、樓棟、具體位置等信息,建立起隱患臺賬。此次共排查出“飛線充電”行為25處,電動車違規停放6處,均登記在冊并限期整改,詳實的臺賬確保了整治工作高效、有序推進。
多維覆蓋,筑牢安全思想防線
為提高居民對“飛線充電”危害的認識,社區工作人員對老年人、出租戶等重點群體,入戶發放《消防安全隱患防范手冊》,通過“一對一”講解普及充電樁使用方法和火災應急知識。同時,在小區出入口、樓道口等顯眼位置張貼《電動自行車安全充電告知書》,根據臺賬數據向違規充電住戶發放整改通知書。并通過大量真實案例,引導居民深刻認識“飛線充電”的危險性,自覺遵守安全規定,從思想上筑牢安全防線。
重拳出擊,根治頑瘴痼疾
僑新社區聯合區消防救援大隊、芙蓉山派出所等部門組成專項工作小組開展集中整治行動。對逾期未整改的飛線充電行為依法采取強制措施,當場剪除違規充電線纜25條,拆除私裝充電插座10個,并對涉事居民進行消防安全教育。同時,社區建立“日常巡查+部門聯合督查”的監管機制,定期開展“回頭看”,通過“隨手拍”活動鼓勵居民參與監督,形成共治格局。
如今,隨著整治行動的開展,社區內的“蜘蛛網”消失了,充電樁整齊排列,居民充電安全又方便。接下來,惠民街道僑新社區將持續以“小切口”推動“大安全”,將飛線整治與文明城市創建、老舊小區改造相結合,探索“智慧充電”管理模式,為居民打造更安全、更宜居的生活環境。
(惠民街道 陳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