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勞動精神,凝聚新就業群體力量,惠民街道黃田壩社區成立以新就業群體為主體的“驛路陽光”志愿服務隊,并向轄區20余名戶外勞動者送上“五一”節日關懷。活動通過“建隊伍+送服務”雙軌并行模式,探索新業態群體參與基層治理的創新路徑。
“驛路陽光”志愿服務隊正式亮相,新就業群體成基層治理“生力軍”
活動現場,黃田壩社區黨委書記徐菲霞鄭重宣布“驛路陽光”志愿服務隊正式成立。這支由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等新就業群體組成的志愿服務隊伍,是社區深化新業態群體黨建工作的創新實踐成果。徐書記介紹,該志愿服務隊具有鮮明特色:立足新業態勞動者職業特性,將日常工作場景與社區治理需求有機結合,打造“行走的服務力量”。服務隊以“亮身份、優服務、促治理”為目標,聚焦三大核心職能:一是設立便民服務“流動崗”,協助社區開展政策宣傳、反詐知識普及,文明倡導等,發揮“移動宣傳員”作用;二是構建隱患排查“前哨站”,利用穿梭樓宇街巷的職業特性優勢,及時反饋道路破損、消防隱患等問題,成為社區治理的“移動探頭”,實現“即查即報”;三是組建應急支援“先鋒隊”,積極參與安全巡查、突發事件處置等社區日常工作,以高效的“騎行速度”構建“10分鐘應急響應圈”。
活動中,徐書記向志愿隊員鄭重頒發志愿者證書及積分存折,并強調,“驛路陽光”志愿隊的成立,標志著新業態群體從“社區過客”到“治理主角”的身份跨越。以證書賦予責任擔當,以積分存折量化服務價值,不僅為新業態群體搭建了“融入社區、服務社區”的平臺,更標志著社區治理從“單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升級。
“我們每天在社區里配送,對環境最熟悉。現在拿到志愿者證書,感覺從‘過客’變成了‘主人’。”閃送外賣員張師傅展示著手中的證書,激動地表示將積極參與社區治理,以實際行動回饋社會關懷。
下一步,黃田壩社區志愿服務隊將持續擴大隊伍規模,吸納更多新業態從業者,讓服務覆蓋社區各角落。深化三大職能,積極探索多元聯動機制,進一步完善激勵體系,推動新業態群體從“參與者”向“共治者”轉變,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切實提升居民獲得感。
政企協同開展“五一節”暖心慰問,戶外勞動者獲“定制關懷”禮包
為致敬城市一線勞動者,黃田壩社區聯合中國大地保險韶關中心支公司開展“五一節”暖心慰問活動。活動現場,中國大地保險韶關中心支公司負責人向戶外勞動者表示深深的敬意:“你們冒高溫、迎風雨,用汗水保障城市的美麗與運轉,謝謝你們的堅守!”他還特別叮囑大家:“近期氣溫攀升,務必做好防暑降溫,工作時注意交通安全,遇到緊急情況可隨時到社區‘愛心驛站’休息求助。”
隨后,黃田壩社區與企業代表一同為20余名勞動者送上“定制關懷”禮包,禮包內包含防曬面罩、防曬冰袖、毛巾、雨傘及清涼飲料等防暑降溫物資。
“收到這份‘特殊訂單’,比得到客戶好評更暖心。”順豐快遞員何師傅說:“以后我們送快遞時,也會多留意社區里的大小事,就像給居民‘送安心’一樣,認真履行志愿者職責。”
構建“服務+治理”雙向互動機制,激發新就業群體共治活力
黃田壩社區以此次活動為契機,全力推進新就業群體賦能工作,深化“志愿服務積分兌換”機制,隊員可憑服務時長累計積分,直接兌換生活用品。這一創新性激勵舉措,以可視化的物質回饋與榮譽認可,切實激發新就業群體參與社區治理的內生動力,有效引導隊員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基層矛盾調解等工作,推動其從“服務對象”向“治理主體”轉變,促進志愿服務從“單向付出”向“雙向互動”升級,成為激活群體共治活力的關鍵引擎。
未來,惠民街道黃田壩社區將繼續打造“黨建引領,家在社區”黨建品牌,持續完善志愿服務隊管理體系,著力打造“小隊伍撬動大治理”的基層共治樣本,共同繪就溫暖和諧的社區畫卷。
(惠民街道 陳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