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江區市場監管局接到多起老年消費者的消費投訴,有部分商家通過免費領雞蛋、酸奶、食用油等禮品和舉辦“健康講座”等方式,吸引老年人聚集,進而宣傳售賣所謂的品牌保健品。此類活動經常通過虛構或者夸大商品的治療、保健、養生等功效,以及情感營銷等手段誘導消費,存在較大消費安全風險。為保護老年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武江區市場監管局和武江區消費者服務中心提醒廣大老年消費者注意以下事項:
一、警惕消費陷阱
(一)虛假講座造氛圍
不法經營者先在本地注冊取得經營資質,在店鋪陳列持有批準文號或備案號的保健食品或普通食品作為幌子,隨后在老年人聚集地散發“健康講座”傳單,并承諾附贈禮品,營造“免費機會難得”的氛圍。在講座現場,“專家”常使用截取的醫學資料進行理論分析,刻意避開直接的產品宣傳,制造“官方認證”的假象,引起老年人對“治療方案”“養生保健”的期待。
(二)虛高價格設陷阱
不法經營者使用營業執照委托具有生產許可資質的廠家批量生產保健食品,再將其包裝成市場上獨一無二的“高檔”保健食品。由于該類保健食品市場透明度相對較低,無法貨比三家,經營者將普通保健食品標以虛高價格,再利用打折、贈送等手段,制造“讓利優惠”“買多折扣越大”的錯覺。老年人往往因“一分錢一分貨”的傳統觀念誤以為高價必然對應高品質高功效,且認為國家允許商家定價即為合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除少數商品和服務外,保健食品的價格主要由經營者實行市場調節價自主制定,這就使得老年人極易陷入價格欺詐陷阱。
(三)情感誘導促消費
不法經營者常通過情感關懷(如陪聊、協助家務及住院護理)、贈送禮品、積分兌換、直播紅包等方式吸引老年人參加活動。甚至利用免費旅游大巴車等形式,行“購物團”之實,在封閉或特定環境下進行保健食品推銷誘導。
二、理性消費,防范風險
(一)認清保健食品本質
老年消費者要清醒認識到保健食品本質上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物治療疾病。任何宣傳保健食品可治療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的行為均屬違法,老年人應對此類宣傳保持高度警惕。
(二)正確對待健康需求
保持理性平和的心態,不要輕信所謂“包治百病”“特效”“康復患者”“免費體驗”“贈送禮品”等宣傳。身體不適時,應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診斷,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和保健。
(三)選擇正規購買渠道
購買藥品、保健品時,應選擇正規醫院、藥店或官方認證電商平臺購買,切勿通過無資質商家、流動攤販或網絡不明鏈接購買,以免購買到假冒偽劣產品。
(四)保護財產安全
保護好自己的財產安全是安享晚年的重要保障,在做出大額消費或投資決策前,建議與家人、子女多溝通,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避免獨自做出沖動決定。
(五)學習防騙知識
多關注官方新聞媒體、社區宣傳等渠道發布的防騙知識,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識和辨別能力,以便更好地識別各類消費陷阱。
(六)保留消費憑證
在消費過程中,要保留好購買憑證、產品包裝、宣傳資料、聊天記錄等相關證據,以便在發生糾紛時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七)及時投訴舉報
如果遇到詐騙、消費欺詐或侵權行為,請及時致電12345、12315向消費者協會、市場監管部門、有關行政部門或公安機關投訴舉報,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希望廣大老年朋友們能夠提高警惕,理性消費,避免陷入消費陷阱,安享幸福晚年。
(區市場監管局 朱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