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普通農婦到巾幗致富帶頭人
宋道玉,韶關市武江區龍歸鎮后坪村人,是當地家喻戶曉的“生姜女王”。2010年,她抓住國家扶持政策機遇,牽頭成立了韶關市第一家由婦女組成的巾幗婦聯合作社——龍歸后坪絲茅姜生產專業合作社。在此之前,她已深耕農業領域多年,憑借對生姜種植的執著與創新,逐步成長為當地科技致富的標桿人物。
宋道玉的創業故事始于對傳統農業的反思。早年,她發現本地生姜種植分散、技術落后、銷路受限,農民收入微薄。作為一名中共黨員,她決心改變這一現狀,帶領鄉親們走出一條產業化、品牌化的道路。她白天鉆研種植技術,晚上學習合作社管理知識,逐漸摸索出“合作社+農戶+科技”的發展模式。憑借過硬的種植技術和誠信經營的口碑,她先后榮獲“韶關市城鄉巾幗建功先進個人”“韶關市科技致富女能手”“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帶頭人”“粵北建功立業女能手”等榮譽稱號,其合作社更被評為“省巾幗創業示范基地”“全國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基地”。
科技賦能打造全產業鏈
(一)深耕特色領域,樹立品牌標桿
絲茅姜合作社以“龍歸絲茅姜”為核心產品,依托粵北山區獨特的土壤和氣候條件,培育出姜香濃郁、纖維細膩的特色生姜品種。與傳統種植不同,合作社通過標準化生產流程、統一技術指導和品牌包裝,將原本零散的農產品升級為具有地理標志意義的“絲茅姜”品牌,成功打入珠三角高端市場。
(二)創新驅動發展,破解產業難題
宋道玉深知科技是農業提質增效的關鍵。她帶領團隊先后承擔了“生姜連作種植技術探索”“絲茅姜高產栽培技術示范推廣”“絲茅姜貯藏保鮮技術研究”等3項區級科技計劃項目,攻克了生姜連作障礙、病蟲害防治等技術難題,將畝產量從3000斤提升至5000斤。此外,合作社創新開發了生姜深加工產品——龍歸姜糖,延伸產業鏈條。姜糖采用古法工藝與現代滅菌技術結合,既保留傳統風味,又符合食品安全標準,成為韶關特色伴手禮的代表。
(三)輻射帶動效應顯著
合作社以龍歸鎮帶頭村、后坪村為中心,輻射帶動周邊妙聯、礦塘等地500余戶農戶參與生姜種植,為農村婦女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帶動村民創收增收,真正實現“小生姜撬動大產業”。
政策“及時雨”化解發展瓶頸
2020年,受市場波動和疫情影響,合作社急需升級改造,但合作社賬上資金僅能維持日常運營,宋道玉算了一筆賬:改擴建生姜加工車間和購置套姜糖、姜粉、姜汁、干姜片生產流水線設施設備仍有較大的資金缺口。龍歸鎮婦聯了解到其面臨的資金瓶頸問題后,立即向武江區婦聯反映,區婦聯立足“黨政所急、婦女所需、婦聯所能”的工作定位,聯合鎮婦聯深入宋道玉家中、車間實地走訪了解有關情況,因地制宜,協助其積極申請廣東省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貼息貸款,經市婦聯、韶關市農商銀行武江分行實地考察后,成功申請了30萬元的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貼息貸款。這筆資金如同“及時雨”,被精準用于車間改造和設備采購,生產效率顯著提升。
從“單打獨斗”到“共同富裕”
(一)產值與就業雙提升
貸款前,合作社加社員種植面積約1500畝,年產值約2500萬元。以絲茅姜為原料的姜糖年銷售量四千多斤,年銷售額約22萬元;貸款后,生產線升級使加工能力翻倍,2024年銷售額突破500萬元。就業方面,合作社用工300人次,帶動相關農民每戶增收9000元,為韶關“百千萬工程”注入強勁動能。
(二)品牌影響力顯著增強
借助政策支持,宋道玉帶領團隊頻繁亮相市、區農產品展銷會、豐收節、“三八”節婦女農產品展示等活動。2023年,合作社通過電商平臺開拓全國市場。
宋道玉與絲茅姜合作社的成長歷程,是婦女創業小額擔保貼息政策效能的最佳注解。從破解資金瓶頸到激活全產業鏈,從帶動就業到賦能鄉村振興,這一案例生動詮釋了“政策搭臺、巾幗唱戲”的共贏邏輯。如今,“絲茅姜”不僅是一張富民產業名片,更成為新時代女性自立自強、創新創業的精神符號,為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韶關經驗”。
(區婦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