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江區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系列重要講話及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的部署要求,高質量推進綠美武江生態建設,扎實開展綠美武江生態建設“六大行動”,精準提升森林質量,夯實武江區高質量發展的綠色底色,筑牢粵北生態屏障,讓武江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打造綠美廣東的“武江樣板”,聚力支撐全區“百千萬工程”建設。截至2022年底,全區森林覆蓋率為70.45%,森林蓄積量382.54萬立方米,林業用地75.35萬畝。
一、堅持護綠愛綠、科學綠化,提升綠美武江生態“顏值”
一是重點對低效林進行林分改造和森林撫育。落實資金183萬元、林分優化重點工程造林用地1620畝,其中人工造林320畝,低質低效林改造1300畝,目前已全部完成種植,9月份完成當年的撫育。二是實施古樹名木保護提升行動情況。建立健全古樹名木健康巡查、保護監管等制度,推進古樹公園建設,彰顯古樹名木獨特魅力。已完成古樹掛牌101株,掛牌率100%,古樹名木管護、養護責任書簽訂率100%,開展古樹復壯101株,開展保護巡查8次,完成古樹保護復壯101株,完成率100%。三是興起全民“植綠護綠愛綠”新熱潮。全面深入開展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充分調動社會組織和志愿者力量,拓寬“認種、認養、認捐”渠道,形成愛綠、植綠、護綠、興綠的全民綠化氛圍。積極開展了2023年全民義務植樹活動,采用了送苗木下鄉的方式提供油茶、紅錐、木荷、楓香等苗木22000余株。今年以來,武江區各鄉鎮(街)及直屬單位開展義務植樹活動共計20次,參加人數約8000人,種植苗木22000余株。同時積極響應市委、市政府印發的《“我為綠美韶關添新綠”認種認捐活動實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引導全社會力量,通過認種認捐等多種形式參與植樹造林,完成認捐180341元,為綠美韶關生態建設高質量發展貢獻武江力量。
二、堅持因地制宜、持續鞏固,打造綠美武江生態建設新格局
一是大力推動綠美古樹鄉村建設,目前已完成路旁、水旁、宅旁和村旁的鄉土樹種或珍貴樹種的種植,鄉村綠道和廊亭等園建設部分已完成全面建設工作。二是全力打造武江區江灣鎮綠美鄉村生態示范點,以江灣鎮“十里江灣”為中心,集各方力量共同打造綠美武江的示范點,目前示范點周邊正在施工建設相關配套工程。三是推進碧道建設,保護好郊區段水系兩岸現有林木資源,在做好水生態保護的基礎上,形成景觀效果突出的近自然水岸森林。建設碧道13公里,該步道起于社主大橋至鳳田村南岸瀑布。其中新建瀝青步道6.9公里,汀步步道0.95公里,棧道0.7公里,沿途經過龍歸糧倉、安民祠、文武閣塔、南岸瀑布等網紅景觀,形成以水為紐帶,集生態、安全、文化、景觀和休閑功能為一體的復合型廊道。四是推進綠化環境提升工程,完成高速公路、鐵路、國省道、河岸兩側沿途可視范圍,以及南粵古驛道沿線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重點任務1620畝,完成“帶頭古道-帶頭自衛隊抗日舊址道路”環境提升工程等。五是實施綠美保護提升行動,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完成80%工作,開展2023年第一期森林督查圖斑核查48個,發現違法圖斑2個,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宣傳2場,開展森林防火宣傳2場,派發宣傳資料1200份。
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擦亮“綠美武江生態名片”
武江區優化整合森林資源,積極發展林業經濟,謀劃林業總部集群、智能裝備、林下種養、森林康養四大產業模塊。積極開展“繽紛水口·魅力武江”龍舟文化旅游節暨林、農、文旅高質量發展招商活動,共簽約項目21個,合計投資金額超29億元,生態優勢正在持續轉化為發展優勢。積極實施林業產業發展提升行動。與韶關市恒森農林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在西河鎮建設武江區花卉林木產業示范園,項目總投資約1.2億元。與韶關廣發光伏發電有限公司簽訂投資協議,在江灣鎮建設風光儲牧多功能互補項目,項目總投資14億元。同時完成綠美武江生態建設示范點建設實施方案編制,規劃面積2320畝,計劃集中連片打造功能多樣的高質量林分和優美林相,嚴格保護古樹名木及其自然生境,促進古樹名木與鄉村基礎設施和諧共存,提升城鄉生態體系景觀,推進鎮村綠化美化,助力鄉村生態旅游綠色產業發展。
(區自然資源局 賴信英 楊垚 趙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