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武江看油菜花。”
提起武江的熱門地點
很多小伙伴立馬會想到“油畫風”的花海
可武江的故事不只發生在花海里
魅力武江是每一位武江人
“刻進DNA”里的文化品牌
它濃縮在人們記憶里
留存在小城印象里
深藏在五鎮兩街里
《霞光綠映》賴繼平攝
《江灣鄉情》梁明堅攝
西河故事
“武江以前又叫西河。”
武江位于韶關市區西部,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經境內得名,俗稱“西河”。父輩總是感慨地回憶舊時往事,提起武江的“雙子橋”——武江橋與西河橋。
武江橋與西河橋
橋底一直都是老人家打發閑暇時光的好去處,擺好棋盤就可以坐上一天。聽長輩說以前還有隨處可見的漁船,攤販們現抓現賣,好不熱鬧。
“橋頭見。”只需說一句暗號,好友就立刻能get到你的邀約。是啊,快開學了,該去一趟書城了。
你是不是嘎吱嘎吱地騎著單車赴約,抱歉地笑笑說:“哎呀,不好意思!我遲到了,幸好橋底可以遮陰。”你是不是跟好友暗自battle包書紙的樣式,你挑的碎花更符合當下潮流,她選的暗格紋實用耐看。你是不是走到教輔區就開始想“這學期的數學是不是會更難?”回家時蹬著腳踏,仿佛載著陽光,到哪兒都是晴天。
舊時書城
書城新貌
小鎮歲月
“今天上山又溯溪,風吹又日曬,可我自由又自在。”
聽說你的夢中還會出現童年時在外婆家玩耍的景象,跟表妹一起在石橋下嘻哈,赤腳追晚霞,在重陽的每一處都留下嬉戲的身影。多年后在網上“沖浪”時驚訝地發現,幼時常待著乘涼的那棵百年榕樹,原來還被當紅演員張頌文“翻牌”過哩!
《榕樹下》劉松勝攝
建于嘉慶年間的文武閣塔坐落在寧靜的江岸邊,飽經滄桑的青磚無不彰顯著百年古塔的歷史。六角五層的灰白色磚塔與蒼勁的古樹互相陪伴,輕聲訴說著多年來龍歸鎮的風雨歷程。
文武閣塔與古樹相伴
你是否為江灣的古鐘駐足停留過?細細研究其篆刻內容也是一件趣事,根據鐘壁文字所記載的“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等字樣,充分體現了村民們對生活平安順遂的真摯渴望。
江灣古鐘
美食印象
“因為一道菜,留在一座城。”
四十多年前,龍歸的邱學章在自己的飯店推出了讓人耳目一新的菜色——冷水豬肚。他為使豬肚不變質,將豬肚洗凈焯熟,放進山泉水中浸泡起來,撈起晾干后切成小塊,排列齊整,淋上滾熱油料作為一道菜上桌,獲得了眾多資深食客的好評,從此成為龍歸的特色美食。
龍歸冷水豬肚
提起沙洲尾,吃貨之間就開始確認眼神:“嗯,你是懂美食的。”整條街開滿了炸串、湯粉、煎餅果子、海鮮小炒及牛肉火鍋等店鋪,不管你是想在清晨點一碗熱湯面,還是想在宵夜時段開啟“嗦螺模式”,都可以在這兒找到好口碑的老字號。沙洲尾既有傳統美食,也有新興“網紅”食物,在老饕的眼中真真是個好地方。
沙洲尾美食熱度滿滿
香“出圈”的美食數不勝數。除了被網友評價為“讓人魂牽夢繞”的東楓美食、充滿“魔力”的小小東江等,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家屬于自己的“美食天堂”。其實,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何嘗不是也在了解武江美食文化呢?
老街新貌
“一條街帶動一座城的回憶。”
走街串巷尋找美食,也被老街的故事所吸引。
在不同時光里,都會有人跟你踩過同一塊磚,走過同一段路,聽過同一故事,想想就是件很浪漫的事。
光明巷,巷如其名,一路光明。作為歷史與潮流碰撞而產生的街區,其滿足了緊追復古潮的vintage愛好者,也還是武江人文情懷和歷史變遷的“見證者”。
光明巷街景
武江區科創園是對原鎮泰廠區的建筑改造,舊廠房變身科技感建筑。其中的天紫路演中心藝術感滿滿,在這里曾與古典音樂有個浪漫“約會”,奏響了美妙的鋼琴之音;曾唱響多首原創歌曲,唱出“無懼山高水遠路漫長”的武江力量;也曾上演了唯美名場面,舞蹈表演婉約動人美輪美奐……
天紫路演中心演出
不管來自天南還是地北,感謝能在這兒遇見你
我也想了解你眼中的魅力武江
(區委宣傳部 朱文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