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走進武江 > 武江特色

和美羅廠:瑰麗“蝶變”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發布日期:2022-10-13 12:05:10 來源:本網
打印

微信圖片_20221013143242.jpg


微信圖片_20221013143246.jpg


微信圖片_20221013143254.jpg


    羅廠村位于龍歸鎮南部,地域面積近1700畝,人口有62戶370人,建村300多年。村莊四周群山疊翠、竹林茂盛,村民們用竹子編織籮筐等農家日用品,由此而得名“羅廠”。
在武江區2022年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第一批“打擂比武”現場評選表彰會上,龍歸鎮龍歸專班羅廠村等10個自然村被評為“武江區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莊”,并各獲得獎勵資金60萬元。

    打擂比武前的羅廠村,種植結構單一,村里的基礎設施薄弱、村容村貌破舊,路面坑洼不平、路旁雜草叢生、環境衛生差,村民們都熱切期盼改善居住環境,對“打擂比武”寄予美好的希望。

    干群聯動激活“打擂比武”一池“春水”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為推進羅廠村在全區的“打擂比武”活動持續、有序、有效開展,由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曾宏任團長,成員由區委編辦、龍歸鎮和村“兩委”干部組成,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加強羅廠村人居環境整治。發揮村民理事會作用,村中的事由村民理事會議事決策,共投入資金140余萬元,其中拆舊復墾資金127萬元,每家每人捐款500元共籌集18.5萬元,投工投勞200人次、500余個工時。

    全域推進提升人居環境鄉村“顏值”

    家風正則民風淳,民風淳則社風清。羅廠利用原有祠堂打造家風文化展廳,追溯家風歷史,記錄文化變遷,通過開展廉潔家庭評選、講家風故事等“家規家風家訓進萬家”系列活動,發揮家風文化在村民自治、民主管理中的作用。

    羅廠村以小切口入手,實現大變化,重點建設了入村停車場、拓寬進村道路、打造人行綠道、安裝村中路燈8盞、改造房屋外立面,新增水泥仿木欄桿約120米,建設“四小園”,將凌亂的破舊曬谷場改造成健身廣場及增加戶外健身器材兩套,羅廠村的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和提升!

    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助民“致富”

    羅廠村通過充分盤活撂荒土地,種植南瓜200畝,已成功實現年產量 50萬斤、總收入100萬元。此外,將村口的生態魚塘開發成為釣場,首批規劃建設一個大型釣場、一個小型釣場以及一個小龍蝦養殖場。如今大釣場已完成挖掘及平底工作,小釣場及小龍蝦養殖場于9月正式投入使用。與此同時,羅廠村還將拆舊復墾的土地用于辣椒種植,種植了約6畝優質品種小米椒,制成附加值更高的辣椒醬,從種植到收獲,再到一站式加工、銷售,形成了辣椒產業的深度融合,大大增加了村民收入。

    “竹海環抱莽蒼蒼,敦風厲俗花草芳。特色產業齊發展,和美羅廠脫舊裳。”一個個民生項目緊鑼密鼓穩步推進,一張張燦爛笑臉洋溢著幸福和喜悅。現在的羅廠村空氣清新、草木青翠,村里的房子新了、道路寬了。乘風破浪,未來可期,羅廠村一如既往圍繞“五大振興”,發展壯大村級經濟,促進羅廠村在從基礎設施落后、產業單一的“薄弱村”發展成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美麗鄉村道路上“更上一層樓”,以實干實績實效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區委編辦  譚燈材)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