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走進武江 > 武江特色

改革攻堅規范治理丨打造現代版“清明上河圖”、激活周邊游……武江以文化與科技拉動發展新引擎!

發布日期:2022-08-30 16:14:08 來源:本網
打印

    改革攻堅規范治理年,武江區堅持問題導向,把規范治理用在突破發展瓶頸以及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上,著力以規范治理新成效推動實現經濟發展質量更優、鄉村振興畫卷更美、生態文明底色更足、改革攻堅力度更大的美麗武江。

    今年以來,武江區圍繞“規范什么、怎么規范”,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上下功夫,力求釋放更多發展動能,突出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建設重點園區。


1.jpg

    目前,武江區城鄉融合產業園“一橋一路”全線貫通,在談項目13個,項目總投資約24億。其中,江蘇集萃將投資超級活性炭,納米晶軟磁材料及應用,以及固態氫能儲氫及發電系統三個項目,投產后總產值將超過10億元/年。

    武江科創園已引入企業100多家,上半年為該區創造稅收超4000萬元,青創中心完成裝修改造,64家企業申請入駐,其中18家已簽訂合同;6月成功申報創建蔬菜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爭取到第一批省級財政資金3000萬元。


2.jpg


武江區委書記 張廣暉:

    我們和江蘇集萃一個生產氫能單車的公司有緊密合作,該公司生產的第二批大概五百輛的氫能單車很快就要落地了,我們還簽了協議,還有氫能船、氫能汽車,是節能環保科技,以后還有項目在我們的“一號工程”也就是龍歸園落地。


    近期,韶州大道南孟洲壩夜市衍生的“地攤經濟”,武江區以“規范化+人性化”的管理舉措,通過規范擺攤時間、品類、區域等經營行為提升夜市管理質量,并增設停車場、公共衛生間等基礎設施補齊公共服務短板,加強保潔維護環境衛生,增設護欄保障交通安全,加大巡邏維護治安穩定等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了臨時擺攤點的規范運行,已有1097家個體攤販完成了登記入市,現如今,孟洲壩夜市已然成為了現代版的“清明上河圖”,激活了消費潛力,拉動經濟發展。


3.jpg


    接下來,武江區將進一步升級打造孟洲壩夜市的2.0版本,深入挖掘武江夜生活的魅力品位,讓更多生態美、環境美轉化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


4.jpg


武江區委書記 張廣暉:

    區黨委政府沒有搞一刀切,而是放水養魚,為大家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就業創業的環境,解決了很多下崗工人的就業問題以及大學生創業的問題,還有其他群體的就業問題,他們間接地拉動了韶關的經濟,刺激了消費;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是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產生了GDP,我們在慢慢地把這個點打造好,真正讓它成為韶關的一個夜經濟亮點。


 5.jpg


    此外,武江區始終堅持規范治理就是要以改革成效、治理成果回應人民群眾的熱切期待,在統籌疫情防控和文化活動工作上,一方面落實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各類嚴格措施,確保人民群眾健康安全;另一方面牢牢把握住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求,著力提升文化活動供給和品質,挖掘整合了重陽西水農民暴動舊址、革命烈士歐日章故居等紅色文化資源,還組織舉辦了“端午龍舟文化旅游節”,大力推出“強國復興有我”系列活動,精心策劃推出草地音樂會、紅歌會。打造“青林水岸、紅色印記”鄉村振興示范帶和龍歸-江灣生態休閑旅游精品線路,沿途的夢里荷鄉、十里江灣、方田花海、龍歸水岸、南岸瀑布、文武閣塔等網紅打卡點達26處。


6.jpg


武江區委書記 張廣暉:

    我們要在周邊打造一些適合旅游的地方,引流市區的市民群眾可以就近游、周邊游,比如說到重陽鎮的水口村去參加端午龍舟文化節的活動。我們還在文創園也做了一番功夫,把韶州公園里面11個廢棄的蒙古包打造成11座科普館,在這些地方植入一些帶有文化色彩的東西,通過文化搭臺,經濟唱戲,科技搭臺都可以產生經濟效益。



(韶關頭條  劉昆妃)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