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走進武江 > 武江特色

真情服務在社區 “四張清單、五微服務”開啟服務新格局

發布日期:2022-07-11 15:41:29 來源:本網站
打印

圖片1.jpg


圖片2.jpg


圖片3.jpg


    武江北社區于1981年9月正式揭牌成立,轄區范圍東起武江大道北,西至惠民北路,南起武江橋頭,北至黃田壩小學,面積約0.6平方公里,目前常住人口2603戶7815人。轄區內共有單位6個,物業小區5個,醫院2個。然而,武江北社區現在7個社區干部,加2個網格員。面對如此眾多的人口、單位及小區,如何為居民提供更精細、精準、精心的服務,是武江北社區亟待解決的治理與服務難題。對此,武江北社區開啟了“四張清單、五微服務”的服務新模式。

    創新“四張清單”服務機制

    針對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中群眾需求不清楚,服務資源不明晰等問題,武江北社區黨委創新構建了“四張清單”服務機制。

    深挖各方資源,制定“資源共享清單”。武江北社區一方面匯聚社會資源,通過走訪聯系轄區內單位、社區“大黨委”結對共建單位,動員參與共建共治,將其能為居民提供的服務、技術、設施等方面的資源進行梳理匯總,制定“資源共享清單”。當前已梳理總結個性化資源共享清單19項。另一方面激發群眾力量,凝聚老黨員、退休干部、熱心群眾力量,發揮他們在基層治理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打造有特色的老黨員志愿服務隊伍、基層黨課宣講隊伍、文化表演公益隊伍、青年志愿服務隊等群眾服務團隊。2022年已開展各領域服務活動214場次(包含志愿服務、黨課宣講、文化公益表演等),形成良好的社會效應。

    精準貼心服務,制定“群眾需求清單”。武江北社區圍繞社區治理、民生保障、日常服務等方面,廣泛走訪居民群眾,了解居民群眾“小微”需求,積極為居民排憂解難。通過樓棟長、熱心群眾等末端觸角向社區反饋他們身邊事、身邊人,精準掌握每一位獨居老人、困難群眾生活困難和需求。當前核查各類困難群眾65名,其中特困群眾3名,獨居老人11名,困境兒童8人,重點婦女34人,特殊人員9名,并建立分類臺賬,切實做到群眾需求明確、社區服務精準。

    提高“供需”配對,制定“服務項目清單”。武江北社區將服務內容板塊進行分類方式,歸納社區服務項目,明確社區服務職責邊界和分工;同時結合社區實際,新增富有特色的服務項目,整合社區資源,打造武江區首個“舒心驛站”,為廣大婦女兒童和家庭提供免費心理輔導、情緒紓解、家庭關系調解等心理健康服務。針對社區老年人對“文化娛樂服務”的高頻需求,為老年人提供文藝公益演出及日常訓練場地等服務;針對居民維權需求,提供法律知識講座及法律咨詢服務等各類特色服務。今年,武江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增設了全區首個“暖新驛家”,不僅為快遞、外賣小哥、戶外工作人員等新就業群體提供免費飲水、紅色代辦、即時充電、醫藥急救、歇腳休息、便民雨傘、共享雨衣、微波爐、空調、冰箱等便民服務,也為社區居民提供了舒適的休憩場所,滿足了群眾“冷可取暖、熱可納涼、渴可飲水、急可入廁、累可歇腳、傷可用藥”的多層次需求。當前武江北社區共有常規服務項目25項,特色服務8項,讓社區服務受眾覆蓋更多有需求的人群。

    確保服務實效,制定“服務落地清單”。針對社區日常收集的各類居民“需求”,進行梳理、分類、明確“接單”對象和落實措施,確保每單“需求”都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實。2022年,武江北社區服務落地已完成30項,真正做到居民有所呼,社區有所應。

    開啟“五微服務”工作模式

    織密服務“微網格”,服務居民零距離。為充分了解社區居民實際生活困難及需求,武江北社區通過建立健全“網格化”管理模式,充分利用“微網格”,在原有網格員、社區黨員干部服務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隊伍結構,發動共建單位黨員和轄區黨員進網格,使之在網格化服務管理中起到模范帶頭作用,發揮黨組織的核心引領和協調作用。健全社區黨組織工作網絡,構建“社區黨委-網格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家庭戶”的組織架構,打造“網格管家式”服務,把黨組織工作延伸到網格上、樓棟里、居民家,扎根在最基層、覆蓋到最末梢,使黨組織離群眾最近、懂群眾最多、幫群眾最快,居民群眾時刻感受黨組織就在身邊,知黨恩、聽黨話、跟黨走。

    利用“網格管家”服務,通過樓棟長、動員共建單位帶頭參與服務,有效組織完成了3月的全員核酸工作,當日累計共完成采樣7387人。

    解決民生“微實事”,盡顯服務為民心。針對社區群眾關注度高、受益面廣、熱切希望解決的實際困難,武江北社區從細微處著手,著力辦好了一批群眾關注度高、受益面廣、貼近群眾、貼近生活、群眾熱切希望解決的惠民實事。如:武江北路8棟,小巷太黑,導致周邊居民出行不便且存在安全隱患,社區利用服務群眾專項經費,為居民安裝太陽能路燈1盞;為武江北路34棟、二建宿舍等老舊小區樓道安裝了扶手,因居民均是年齡較大老人,樓道臟亂,無人清理,社區不定期組織志愿者為轄區內老舊小區提供樓道清洗服務。今年以來,武江北社區共解決民生“微實事”10宗,充分彰顯社區為民服務初心。

    認領群眾“微心愿”,凝聚愛心傳真情。為進一步增強黨員服務意識和志愿精神,讓群眾真正感受到黨的溫暖,向社會傳遞出正能量。武江北社區常態化開展“微心愿”認領活動,武江北社區充分發揮熟悉社情民意的優勢,通過深入走訪、設立“心愿墻”等方式,廣泛收集困難群眾“微心愿”,并積極動員在職黨員、熱心黨員群眾、志愿者主動認領群眾“微心愿”,以為“微行動”助力“小心愿”,充分體現了黨員同志的服務奉獻精神。今年以來,共收集整理群眾“微心愿”30件,已認領30件,獲得幫助群眾77人次。

    志愿服務“微團隊”,助力為民辦實事。武江北社區黨委充分發揮自身的組織統籌能力,梳理匯總轄區單位企業、社區“大黨委”結對共建單位,各類專業技術人群等提供的各類服務資源,發揮黨員自身特長和優勢,動員組建服務內容各有特色的志愿者“微團隊”,定期深入社區、小區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當前共組建特色志愿者“微團隊”10個,開展特色志愿者服務活動10場次。如:邀請惠民社區衛生院服務中心醫生志愿者團隊提供健康保健類志愿服務、邀請社區心理咨詢疏導志愿者團隊提供心理關懷服務、邀請法院及派出所等單位志愿者團隊提供權益保障服務等。

    打造學習“微課堂”,傳遞黨的好聲音。為進一步牢固樹立黨的信念,傳達黨的方針、政策,武江北社區從黨員教育管理入手,通過開設“微課堂”教育模式,依托黨員活動室、社區黨校分教點,結合主題黨日、“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要求,隨時隨地進行黨課理論、惠民政策、模范故事的宣講,切實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同時利用微信、學習強國APP等新興媒體,向黨員群眾時時輸送社區服務最新資訊、黨的理論政策、學習知識、黨組織活動內容、黨建工作動態等信息,實現教育服務多元化,提升黨員思想教育學習。

    通過“四張清單”服務機制、“五微服務”工作模式,武江北社區實現了服務管理全覆蓋、全天候、零距離,為居民群眾提供優質便捷高效的服務,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滿意度,贏得居民群眾廣泛贊譽。

 


 (惠民街  鄧杰  肖智文)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