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市委十三屆二次全會報告提出,要突出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以改革攻堅、規范治理新成效全面激發高質量發展新能力,要求要在“優化營商環境、規范社會治理、改善民生福祉、健全政策制度、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和提高治理能力”六個方面有新突破。我市各有關部門迅速貫徹落實全會意見,大膽作為、重點發力,以非凡之舉開創韶關改革發展新局面。韶關日報3月1日起推出系列報道,全面報道各單位落實全會精神的新動作、新舉措。
刷身份證、按提示填寫資料、提交審批……2月23日,在市行政服務中心辦事大廳,工作人員向記者演示了使用商事登記自助服務終端機辦理企業開辦業務的整個流程,只用了5分鐘,一張營業執照(樣本)就打印了出來。
“在窗口完成這一套程序大概要半個小時,而使用這個終端機通過全程智能的商事登記系統進行智能審批,5分鐘之內就可以完成辦照,而且不受時間限制,群眾24小時隨時都能來辦理,當場就能領取營業執照。”市市場監管局行政許可與登記注冊科副科長汪江風介紹,該終端機將于3月投入使用。
這是我市提升企業開辦便利度的又一“新招”,也是從細微處、點滴處著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務最優的營商環境、將便民利企落到實處的一個縮影。優化營商環境就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去年以來,我市的政務、市場、投資、發展等環境得到了不斷優化,有效促進了經濟高質量發展。目前,我市正聚焦市場主體關切,在優化營商環境上謀求新突破,以優化營商“軟實力”構筑發展“硬支撐”。
改進政務服務,打造服務“高地”
政務服務效能是營商環境的重要方面。政務服務能力強不強、效率高不高,企業的感知最敏銳、最深刻,并直接影響市場主體的滿意度、獲得感。
辦理營業執照、開具稅務發票、刻制企業公章……在市行政服務中心企業開辦專窗,剛辦完業務的廣東韶創資產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志軍此前完全沒有想到,開辦一家新企業,一個小時就完成了全部流程。
“我9點半來到窗口辦理,10點拿到營業執照,10點半就拿到公章,而且公章原來是贈送兩枚,現在免費送了4枚,我們就不用再去刻章了,節省了許多時間,政府真的為我們企業做了很多事情。”李志軍感慨道。
他之所以能夠快速完成企業開辦流程,得益于我市全力推進的政務服務高頻事項“一網通辦”“一窗通取”“全市通辦”等服務模式。推進政務服務改革,打造一流政務服務環境,除了不斷優化開辦企業這個營商環境的首要環節外,全面清理規范投資項目報建審批事項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環。
去年,該中心著力推動審批制度改革,具體包括全面推進事項并聯審批,推動窗口辦轉變成線上辦,深化通辦服務模式,實現異地辦、就近辦,優化減證便民措施實現免交免證辦,縮減報裝水電氣報裝環節、用時和申報材料,推動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等方面。
2021年,市政務服務大廳辦理業務34.02萬件,同比增長9.15%。其中,全市全程網辦事項比例達79.85%,1746個證明材料可通過電子證照等方式替代取消,104項、254項高頻事項分別實現“跨省通辦”“省內通辦”,65.6%的政務服務事項“市內通辦”,市級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專區全年辦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業務1772宗,涉及1441個項目,實現不動產一般登記1個工作日內辦結、窗口辦理最快1小時辦結。截至目前,我市27個部門1019個事項在綜合服務窗口實現政務服務“一窗辦”。
新的一年,如何在優化營商環境上實現創新突破?市行政服務中心協調科科長黃東明表示:“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在如何將我們的改革措施用好、讓企業真正享受到便利方面去尋求突破。去年,我們的改革很多停留在具備服務能力上,很多改革應用效果還不是很明顯。今年我們的一個改革目標就是從‘可辦’轉變到‘好辦’,到群眾‘喜歡辦’。”
降低運營成本,打造成本“洼地”
如果說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最能激發企業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那么,低廉的營商成本則是營商環境的核心優勢。
降低市場主體綜合成本,要舍得掏“口袋里的權力”,愿意動“地方和部門的奶酪”。
聚焦企業開辦。2021年,我市不斷優化流程,全市各縣(市、區)已全面實現營業執照與首套印章一站式免費辦理,納稅人可免費申領稅務UKey開具增值稅發票。今年,新開辦企業免費刻章由原來的2枚調整為4枚,所需費用列入各級政府財政預算,清除企業開辦最后一項費用,實現企業開辦全流程馬上辦“零成本”。
聚焦獲得用電。在全市范圍內實行160千伏安及以下小微企業低壓供電,實現接電“零投資”,2021年為客戶節約用電成本7283.27萬元。推出含“臨電共享”“電力貸”“配電運維”在內的22項增值服務產品,降低用戶對電力專業管理的門檻,降低用戶成本。通過主動向用戶宣傳參與電力市場交易,全年參與市場交易的用戶、售電量實現雙增長。2021年全市市場交易電量91.11億千瓦時,占工商業用電量的79.23%,為企業節約電費3.983億元,平均價差43.7厘。同時,本著減輕用戶用氣負擔的原則,我市全面推行先用氣、后付費的用氣付費模式。
聚焦納稅。從2021年10月起實現城鎮土地使用稅、房產稅、車船稅、印花稅、耕地占用稅、資源稅、土地增值稅、契稅、環境保護稅、煙葉稅與企業所得稅11個稅種綜合申報功能,將原922項稅收征管業務事項減少為467項,精簡率達42%。通過不折不扣貫徹執行各項出口退稅政策,全年累計130多戶出口企業辦理出口退(免)稅82530萬元,其中出口退稅36730萬元,免抵稅額45800萬元。
今年,圍繞降低運營成本,我市將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運用再貸款支持小微企業,按規定實施普惠小微企業貸款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增長20%,為中小微企業提供5億元以上的“過橋貸”。同時,將進一步推進天然氣利用改革,降低終端用氣成本,并加快公共資源電子交易系統升級改造,大力推廣銀行保函、保險等非現金繳納投標保證金,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大力降低交易響應方參與公共資源交易活動的交易成本。
強化要素保障,打造發展“福地”
栽好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讓良好營商環境贏來更多“信任票”,鑄就發展“硬實力”,就需要不斷強化要素保障這個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礎。去年以來,我市不斷完善用工、用地、產業配套體系等要素保障,在優化營商環境上邁出堅實的步伐。
2021年,市人社部門與教育、工信等單位共同成立企業用工服務工作領導小組,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需求。累計舉辦招聘活動139場,入場企業5029家次,提供崗位16.17萬個。對全市用工和缺工量較大的重點企業實施“一企一策”工作制度,落實就業專員跟蹤服務,去年累計幫助30家重點企業解決用工3.31萬人次。通過組織企業與我市技校對接,校企合作企業達184家次,中職、技校畢業生留韶實習就業率達55%以上。
“下一步,我們將當好‘服務員’和‘店小二’,強化政策引導、勞務協作、信息技術運用、企業主體責任,促進勞動力留韶返韶就業、便捷就業、穩定就業,進一步提升企業用工服務保障水平。”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在土地要素保障方面,記者從市重大項目土地要素保障領導小組提速提質辦公室了解到,為保障我市重點項目順利落地,該辦深挖項目停滯不前的難點堵點,分別建立“指揮調度機制、全鏈條全要素服務機制、動態信息管理制度”等機構運行管理機制,確保重點項目、信息及時傳達,問題及時解決,為重點項目提供堅實有力的自然資源要素支撐作用,推動項目土地要素保障工作高效落實。
2月8日,國務院批復同意在韶關市設立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這是韶關電商產業的一大里程碑。市商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該局將嚴格按照國家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的要求,學習前五批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成熟經驗做法,立足韶關特色和優勢,結合本地跨境電商產業發展特點,努力將其建設成為高標準、多功能、綜合性的綜合試驗區。
提升合同執行水平、規范招標投標、建立健全新型市場監管方式、加強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記者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了解到,今年,我市將聚焦加大開辦企業、獲得用水用氣、登記財產、招標投標等重點領域,集中力量攻堅克難,對辦事時限進行再壓縮,實現環節再簡化、成本再降低、服務再提升,促使親商便民、開放包容的營商環境加快形成。(轉載韶關日報 侯海霞)
(嚴禁第三方復制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