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專題專欄 > 創新爭優 > 改革創新

“雙十”典型示范社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西河鎮紅星社區打造數字化“共建共治共享”社區

發布日期:2024-11-22 15:18:32 來源:本網
打印

圖片1.jpg


圖片2.jpg


圖片3.jpg


    “壩廠片區壩廠新村一橫巷2號自建房門口有群眾在爭執吵架,趕緊去現場看看。”近日,網格員陳通在日常查看社區智慧平臺時,發現監控里有群眾聚攏推搡,便趕緊組織人員到現場,及時解決了一場鄰里糾紛。“這個智慧平臺真管用,出現問題我們能及時處理,社區網格化管理更簡單了。”

    智慧平臺是紅星社區積極探索社區治理的一個重大舉措。自率先完成武江區首批“村改居”以來,紅星社區從村莊管理逐漸過渡到社區管理,在過渡過程中面臨社區管理范圍大、覆蓋面廣、服務量多、基礎數據零散等問題。為深入推進“百千萬工程”,西河鎮堅持以黨建引領推進基層數字化治理能力建設,嚴格按照武江區“百千萬工程”“三張清單”的要求,率先在紅星社區開展數字社區建設,先行先試建立一個覆蓋全社區的社區綜合信息網絡服務體系平臺,進一步鞏固紅星社區“村改居”成果。

    數字化賦能社區治理,居民享受“指尖上的便利”。為探索社區治理新模式,西河鎮始終堅持由鎮黨委牽頭抓總則、支部落實抓細則,探索將互聯網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為紅星社區打造“量身定做”的智慧平臺。紅星社區智慧平臺共搭建五個核心框架,分為數智社區、社區黨建、產業振興、社區服務和社區治理,能將社區各類零散數據有效整合到一起,數字化助力基層減負。

    “自紅星‘村改居’后,我們面臨著對村民和居民的雙重管理,數據量大、信息量多,時常無法高效處理他們的動態信息。未來可以通過數字平臺,更加準確地掌握村民和居民的生活狀況,了解他們的需求,做到靠前服務,及時為他們提供更加多元、精準的志愿服務。”紅星社區黨總支書記陳柏松說道。

    精細化織密三級黨建網格,搭起黨群“連心橋”。紅星社區智慧平臺設置在黨群服務中心六樓,在主要道路及公共場所加裝了36個監控攝像頭,能夠“在家”實時監控社區的重要區域。為提高社區治理效能,紅星社區建立“視頻網格員”隊伍,安排專人網格員定時監察平臺,一發現問題苗頭能及時到現場處理。在今年的創文宣傳、人居環境整治等多項工作中,社區的在職黨員積極報名參加社區發布的各項服務任務,火速集結、沖鋒在前,持續織牢織密網格化治理體系。

    “之前我們基層治理最大的一個弊端就是治理效能偏低,但現在建設智慧平臺后,不僅能直觀展示社區的成果,同時也多次為社區網格員提供實時監控情況回放,極大地方便了我們基層人員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實現高效能網格化管理。”紅星社區黨總支組織委員胡雪輝說道。

    貼心化服務社區居民,助力實現“微心愿”。紅星社區始終堅持將發展成果惠及居民,主動面向轄區居民廣泛征集“微心愿”,用心用情助力居民實現他們的小愿望。“我想要一床新棉被,最近天氣降溫有點冷。”“我想要一個沙畫玩具,我喜歡畫畫,想嘗試一下。”“我想要一個地球儀,能幫助我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今年以來,紅星社區通過智慧平臺主動認領居民的微心愿,組織志愿者隊伍深入居民家中,實實在在地把溫暖和祝福送到了老人和兒童的“心坎上”。

    在紅星社區壩場片區兒童小瀚的家里,正在吃飯的小瀚看到志愿者送來的沙畫玩具,既驚訝又開心,拿在手上愛不釋手。他爸爸在旁邊喜笑顏開地說:“謝謝你們!我兒子平時很喜歡畫畫,但家里沒條件送他去興趣班學習。之前他自己嘗試寫了一下自己的心愿,沒想到你們這么快就實現了,感謝你們!”

    紅星社區利用智慧平臺助力高效能社區治理,是西河鎮首個運用數字化技術賦能社區服務、高質量鞏固“村改居”成果的社區。下一步,智慧平臺將緊密結合基層生活實際,聚合社區周邊商超、養老、餐飲、文體等生活服務資源,積極打造十五分鐘“線上”生活圈,努力讓社區“生活圈”變為“幸福圈”,在武江區率先走出一條數字化轉型之路。

 


 (西河鎮  賴心彤  周姣霞)


相關附件: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