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區委制定《關于開展“改革攻堅規范治理年”的工作方案》后,西河鎮黨委高度重視,結合自身實際精心謀劃,著力抓好四個方面的工作,推動改革攻堅各項工作不斷走深走實。
一是大力推進省級試點,耕好“試驗田”。西河鎮充分發揮省級城鄉融合發展試點平臺作用,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穩步推進紅星村“村改居”試點工作。收到上級工作部署后,西河鎮黨委組織成立以鎮黨委書記為組長、鎮黨委副書記為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確保紅星村“村改居”試點工作在鎮黨委統一領導、鎮政府主導下進行。同時充分發揮紅星村黨總支部及其3個片區分支部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引導村民主動參與“村改居”試點工作,推動村民“要我改”向“我要改”的思想轉變。充分征求各方意見后,西河鎮堅持產權不變、優惠政策不變、依法辦事等原則,就社會保障、醫療保險、教育加分、退役軍人待遇等村民關心關注的事宜多次與市、區有關部門對接協商并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討論,確保“村改居”后原村民享有的合法權益不受損害,保障村民逐步享受城鎮居民待遇。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9月23日,西河鎮紅星村召開村民大會對《西河鎮紅星村“村改居”試點工作調整方案》進行投票表決并以96.61%的同意率通過。至此,西河鎮紅星村“村改居”試點工作取得重大進展,黨建引領、程序規范、資料齊全的紅星村改制工作為全市“村改居”試點工作貢獻了紅星智慧。
二是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卸下“蝸牛殼”。西河鎮新、舊宿舍樓由于之前的房改政策已過戶給個人,但由于水電表仍是以西河鎮的名義開戶,導致需要由政府先行墊付水電費,隨后再安排人員挨家挨戶收取相應費用。在全面梳理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后,西河鎮黨委以“決不把歷史問題遺留給歷史”的擔當迅速組織人員部署工作。一方面及時整理出宿舍樓的住戶名單,并安排了解情況的干部主動上門開展思想工作,對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另一方面積極對接供電局、市水投等部門了解“一戶一表”的相關手續流程,同時根據實際情況擬定施工協議,確保前期工作準備到位。經過鎮干部多次到前往現場調研并與宿舍樓住戶充分討論后,最終新、舊宿舍樓45家住戶全部同意安裝分表并在《一戶一表改造同意書》上簽字。目前,已全部完成新、舊宿舍樓的水電表分表的安裝,有效規范了政府職能,促進政府工作效能進一步提升。
三是全力攻破市容“頑疾”,吹響“沖鋒號”。武江區西沖路口有11間磚混鐵皮結構的“兩違”門店建筑,嚴重影響了市容形象;此外由于多采用木頭等易燃材料、普遍存在私拉和亂接電線的情況,并且其中一戶還存在違規住人現象,極易發生消防及坍塌事故。西河鎮黨委對此高度重視,聯合有關部門第一時間對商鋪各業主及承租戶發放《清場通知》和《停水停電通知》,為下一步開展拆除違法建筑工作做好準備;同時組織精干人員多次前往現場,逐戶上門精準對各商戶開展動員工作,為他們講清相關政策規定,共同協商解決房屋拆除、搬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耐心說服并積極勸導進行搬遷。在鎮干部的不懈努力下,11間商戶經營者已全部同意搬遷并簽訂了《自愿搬遷協議書》。該處房屋拆除后,有效消除了潛在的安全隱患,同時使市容形象得到進一步改善。
四是建立“2+1”村企共建機制,圈出“同心圓”。為實現黨組織優勢互補、促進村集體經濟發展,西河鎮黨委堅持黨建引領鄉村振興,逐步建立健全“2+1”黨支部結對幫扶機制(即一個城中村黨支部和一個“兩新”組織或國企黨支部共同幫扶一個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的農村黨支部)。一是結對黨支部根據實際情況,就本支部的干部管理、黨員教育、產業發展等問題組織召開座談會進行深入探討,通過交流推廣創新舉措,推動紅星村“紅星精神”、向陽村“紅色驛站”、下坑村“一毛錢工程”、田心村“共享菜園”等管理機制和工作抓手不斷豐富發展。二是通過將企業發展的思維和產業資源帶進農村,實現農村產業振興。當向陽村黨總支書記黃宗偉了解到田心村推進撂荒地復耕的決心后,向田心村推薦了一家擁有全產業鏈的農業企業。經三方多次洽談,該企業已有意向在田心村打造蔬菜種植基地,項目落地后,將能有效盤活閑置土地資源,進一步激發鄉村振興動能。三是各黨支部積極組織黨員和駐村工作人員到共建支部協助開展新冠疫苗接種、網格化核酸檢測、洪澇后衛生清理等災后重建活動。在經歷了疫情防控、抗洪救災等嚴峻考驗過后,結對黨支部互相支持、共同進步,助推西河鎮各村迅速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下一步,西河鎮將會切實增強改革攻堅、規范治理的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以改革攻堅、規范治理新成效全面激發西河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西河鎮 陳進輝)